快乐生活

​他打破了秦腔文不能武,武不能文的发展瓶颈,这位须生演员是谁?

点击: 来源:快乐生活
摘要:他打破了秦腔文不能武,武不能文的发展瓶颈,这位须生演员是谁? #梨园畅谈# 须生不练功,老师不让练,就偷偷的练。这样一来,他却成为秦腔界文武能上的全能演员,打破了秦腔文

他打破了秦腔文不能武,武不能文的发展瓶颈,这位须生演员是谁?

#梨园畅谈#

须生不练功,老师不让练,就偷偷的练。这样一来,他却成为秦腔界文武能上的全能演员,打破了秦腔文不能武,武不能文的发展瓶颈。

贠宗翰像

他是《打镇台》里的王镇,他是《赵氏孤儿》里的程婴,他是《血泪仇》里的王仁厚,他还是《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他就是有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贠宗翰。时光荏苒,当年英俊的须生已经两鬓斑白,然而戏迷对他的热爱却从来不曾改变。

1952年,年仅12岁的他以一曲《折桂斧》考入了三意社,从此迈上了实现秦腔艺术梦想的征程。在三意社,贠宗翰主工须生,师承名艺人张朝鉴、李天堂、李庆增等,并且得到苏育民、封至模等艺术家精心栽培。

贠宗翰演《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剧照

入科半年后,贠宗翰就开始登台演出,开门戏为《苏武庙》。相继又演出了《苏武牧羊》《穆柯寨》《四进士》等戏。贠宗翰演戏,重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在以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展示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从而成为有名须生演员。

贠宗翰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兄弟剧种的特长注意学习吸收。他在声腔方面,不忘继承秦腔传统唱念韵味技巧的,而且,大胆借鉴京剧黑头演唱的共鸣特点。

须生不练功,是过去秦腔界不成文的规定,嗓音条件差的学生才练功,因而形成文不能武,武不能文的现状。由于他嗓音条件好,自然成了团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让学唱须生,不让练习武功,怕受伤影响前程。老师不让练,就偷偷的练。这样一来,他却成为秦腔界文武能上的全能演员,打破了秦腔文不能武,武不能文的发展瓶颈。

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注重纵向继承、横向借鉴,博采众长,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形成。他还在表演方面特别注重刻画人物内心,努力做到潇洒稳健,刚柔相济,表演质朴深沉。

贠宗翰剧照

实践中,他善于学习,注意对京剧须生的身段做派,蒲剧的髯口、帽翅技巧,昆曲的步法指法等的研究,吸收这些兄弟剧种的特长,使之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声腔方面在继承唱念韵味技巧的基础上大胆借鉴京剧花脸唱腔的共鸣特色,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在实践中为探索秦腔须生新唱法闯出了一条新路。

表演中他的嗓音高亢清亮,行腔圆润流畅,韵味浓郁醇厚,声情并茂。努力运用科学发声的方法,对《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唱腔,改变了秦腔男声“挣破头”的老唱法,以此为代表作,至今广为流传。

贠宗翰剧照

由于贠宗翰有着较为完备的须生行表演基础,加之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秦腔基础知识的研学,因而在他扮演的行当人物中,无论是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戏大小剧目,都能自成一家,使人物的表现不仅仅是程式性的照猫画虎,也不仅仅是按照剧本的套路演绎故事,而是在程式中添加了对人物心理的体验功夫。

在表现中尽量以程式化的动态行为展示人物心理,运用手眼身法步外化人物的心理行为,在心理细节的放大中呈现出人物的情感性格。

他先后塑造了千姿百态、性格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深得观众喜爱,如《赵氏孤儿》的程婴、《血泪仇》的王仁厚、《红灯记》的李玉和、《十五贯》的况钟、《海瑞驯虎》的海瑞等,都是他在秦腔艺术道路上闪亮的代表作。

2009年贠宗翰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书画院顾问,陕西省文史资料研究馆馆员。他不负时代和老百姓的厚望,在古稀之年发挥余热,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自己毕生追求的“贠派”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使他们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谈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贠宗翰的评价。

更多精彩内容:

宋高宗建立南宋延续大宋国祚,却重用奸臣屈辱求和,你如何评价?

作者介绍:

文史一言,历史爱好者,深耕历史领域多年,带你用另一种角度品读历史,关注【文史一言】与你一起看懂历史,读懂人生!欢迎关注点赞收藏。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