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周人物第二十期丨做好公益慈善教育者,她为学生种下公益的种子
益周人物第二十期丨做好公益慈善教育者,她为学生种下公益的种子
— 这座城最美的TA —
▲李莉
记者联系上李莉时,她正在梳理省内基金会生态建设的资料。作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李莉从事公益慈善领域研究超过20年。她希望通过理想、价值观的引领,在学生们心中种下公益的种子,带动他们感受公益的力量和价值。
▌
益周人物 / 第20期
文 / 长江日报长江公益记者 钟磬如
1.
李莉的包里,常带着一本《财富的归宿》。自20年前读博时涉足公益慈善,她就深切感受到公益领域内蕴极为广泛的民意基础。“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功能巨大,影响力广泛,从事慈善和志愿服务,必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道德时尚。”
那时起,李莉就想投身教育行业,“把自己的理想与公益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紧密结合,将对公益发展的想法和情怀付诸实践,为公益事业做一份贡献。”
2010年,在李莉和团队的努力下,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在武汉科技大学成立,同年武科大还申请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点,培养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有了学科载体。
今年进入第12个年头,李莉在教学中注重厚植助人理念,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她的学生中走出了多位“全国最美社工”,有学生成立了自己的公益组织,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公益领域发光发热。
对她的学生们来说,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提升,更多还有一份社会责任,一份对世间人情的感动和触动。
“有一位男同学,最初因为想提升学历报考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三年学习期间,他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公益实践,对社会工作有了深刻认识。他说,这个领域确实很缺专业人才,自己很想为这份事业尽力尽责,最终他进入民政部,工作出色。”
2.
用知识、经验做好公益人才培养的同时,李莉也亲身实践。
2017年,她和几位高校老师一起成立了武汉市惠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5年来坚持做空巢老人、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扶助工作。
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在医疗物资最紧缺的时候,李莉积极联络,组成了一支“爱不隔离,心在一起”志愿服务队,她发动身边所有力量,为疫情防控贡献爱心力量,志愿队先后为12个单位筹集了护目镜、口罩和手套等医疗物资。
专业性,是李莉在公益活动中特别注重的,“公益组织除了缺乏资金,更缺专业人才,长久以来给大家留下‘进出门槛低,专业化不够’的印象,其实对于特定群体、紧急救援等救助,都是非常专业的事儿。”
带着学生们做公益,她要求为每一个公益活动制定完备的计划方案,且必须关注被帮扶者的所需所求、对他们进行知识、能力的传递。“
比如,我们定点为福利院的孩子送温暖,没有考虑送文具、零食、衣服等礼物,而且是希望带给孩子们情感慰藉,带他们去部队升国旗、听英雄故事,通过仪式感和荣誉感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安排教师当孩子们的‘周末爸妈’,满足他们对亲情、对亲密关系的渴望。”
3.
除了老师这个教学身份,李莉身兼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副秘书长、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社会职务。她一直积极从政策层面为公益慈善做好倡导和建议。
去年开始,李莉制定了一个十年工作计划,即完善省内基金会的生态建设。
“基金会是具有财富分配功能的主体,处于公益生态链的上游,首先要把基金会这样的头部力量建设好,才能带动处于中游的各类社会组织往前走,为下游的服务对象带来更好的扶助。”
去年,她和团队对省内60多家基金会做了调查了解,并做了基金会沙龙活动,接下来还将策划基金会论坛,为基金会培育专业人才,制定课程。
“未来10年,是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关键10年,做好公益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尽我所能。”
益周人物主持人 钟磬如
主笔 唐婧妮 | 主笔 涂 为
人物海报&编辑 马慧洁 | 海报设计 张音遥
出品 长江公益
【编辑:胡丽君】
【稿件来源:长江日报城市运营研究院长江公益】
声明:此文版权为长江日报城市运营研究院长江公益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授权联系,邮箱地址:37521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