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生活

​日本历届首相有哪些?他们都是什么命运?

点击: 来源:快乐生活
摘要:日本历届首相有哪些?他们都是什么命运? 日本历届首相有哪些?他们都是什么命运?日本首相,全称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日语:日本内閣総理大臣 ,英语:The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日本历届首相有哪些?他们都是什么命运?

日本历届首相有哪些?他们都是什么命运?日本首相,全称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日语:日本内閣総理大臣 ,英语:The Prime Minister of Japan),简称日本总理大臣、日本总理,是日本内阁的最高首长,也是日本国政府首脑,领导各行政机关运作。内阁总理大臣由日本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免,天皇认证。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 - 1909年10月26日),长州藩出身。日本近代政治家、日本九元老之一。他还是日本第一个内阁总理大臣、枢密院议长、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立宪政友会创始人。

第1任(1885年12月22日-1888年4月30日);

废除太政官制度后的第一届内阁。以井上馨外务大臣为中心,采取欧化政策,力图更改条约,但遭到旧自由民权派的反对,立即制定《保安条例》进行镇压。大隈重信接替井上任外务大臣后,内阁辞职。

第5任(1892年8月8日-1896年8月31日);

中日甲午战争后,伊藤公然与自由党合作,拉板垣退助入阁,但因内阁不统一而总辞职。

第7任(1898年1月12日-1898年6月30日);

伊藤内阁与自由、进步两党合作失败,成为一个官僚内阁。它向第十二届议会提出增征地税等增税法案,遭到自由、进步两党的反对,遂解散众议院。伊藤想组织执政党进行反抗,因山县有朋等反对而失败,于是总辞职。

第10任(1900年10月19日-1901年5月10日);

立宪政友会成立后,伊藤以该会为基础组阁。为处理有关义和团事件的问题,向第十五届议会提出增税法案,遭到贵族院的反对,依靠天皇下诏才摆脱困境。后因渡边大藏大臣与其他阁员之间在预算问题上发生矛盾,内部意见分歧,因而总辞职。

黑田清隆(1840年11月9日-1900年8月23日),萨摩藩出身,日本九元老之一。

第2任(1888年4月30日-1889年10月25日);

第一次伊藤内阁后,以萨、长的藩阀政治家为中心组成的内阁。该内阁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标榜超然主义。针对大同团结运动的高涨,采取拉其领导人后藤象二郎入阁任递信大臣的办法分裂反政府运动。又任大隈重信为外务大臣,进行修改条约的谈判。但1889年5月以后,对于修改的内容,不仅在野势力,就连政府内部也出现强烈的反对意见。10月,大隈遇刺负伤,内阁宣布总辞职。

山县有朋(1838年6月14日-1922年2月1日),长州藩出身,日本军事家,政治家,日本九元老之一。1909年伊藤博文死后,成为日本最有权势的元老,在日本军队和政府中势力庞大,是日本陆军之父,开启了陆军长州阀时代。对内阁的交替和重大内政外交问题都有重要影响。

第3任(1889年12月24日-1891年5月6日);

黑田内阁因修改条约失败而倒台后,内大臣三条实美临时兼任总理大臣(1889年10月25日-1889年12月24日),继由山县组阁。山县内阁于1890年制定府县制、郡制,颁布《教育敕语》等,努力在国会成立前完善天皇制统治的各种措施。第一届议会时,民党反对预算案,内阁苦思对策,结果由农商务大臣陆奥宗光对自由党土佐派采取怀柔手段才渡过难关。内阁答应以整顿行政和节减经费作为通过预算案的条件,但难以实行,因而不得不总辞职。

第9任(1898年11月8日-1900年10月19日);

以宪政党为执政党的第一次大隈内阁垮台后组成的内阁。它与分裂后的宪政党妥协,使第十三届议会通过包括增征地税在内的增税法案,保证甲午战后活动计划的财源。议会闭幕后,内阁修改《文官任用令》,以阻止政党势力进入藩阀政权内部。并规定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扩大枢密院的咨询事项。在第十四届议会时,修改《众议院议员选举法》,降低选举资格,采用大选举区制。同时公布《治安警察法》,压制工农运动,并派大批军队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伊藤博文成立立宪政友会,山县内阁总辞职,代之成立第四次伊藤内阁。

松方正义(1835年3月23日-1924年7月2日),

萨摩藩出身,明治时期政治家、财政改革家,日本九元老之一。

第4任(1891年5月6日-1892年8月8日);

松方内阁成立不久,就苦于处理当时发生的大津事件。第二届议会时,因包括扩充海军、建立制铜厂在内的预算案与民党对立,桦山资纪海军大臣发表的蛮横演说,使对立更加激化,因而解散议会。在大选中,品川弥二郎内务大臣极力干涉选举,农商务大臣陆奥宗光愤然辞职。在第三届议会上,内阁受到民党、贵族院的攻击和非难,发生动摇,1892年7月宣布辞职。

第6任(1896年9月18日-1898年1月12日);

甲午战争后,松方与进步党合作,请该党党魁大隈重信任外务大臣,组成内阁,称松隈内阁。它的政纲是充实教育,尊重言论、出版、集会自由和扩张军备。内阁竭力使第十届议会通过甲午战后的活动计划。1897年确立金本位制。第十届议会后萨派阁僚与进步党的矛盾表面化。当政府决定增征地税以补充财政时,进步党官员即辞职。在第十一届议会上,在野党联合提出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政府解散议会,宣布总辞职。

大隈重信(1838年3月11日-1922年1月10日),肥前藩出身,明治时期政治家,财政改革家,同时也是早稻田大学的创始人。

第8任(1898年6月30日-1898年11月8日);

伊藤博文内阁辞职后,推荐大隈重信和板垣退助联合组阁。当政以后自由、进步两党即开始轧轹,因文部大臣尾崎行雄在国会上的发言有"对天皇不敬"之嫌,而引起两党明争暗斗,产生内讧,终于瓦解分裂,自由党派另组"宪政党",而进步党派自称"宪政本党",于是日本最初的政党内阁,仅四个月即告失败。

第17任(1914年4月16日-1916年10月9日);

第一次山本权兵卫内阁因西门子事件倒台、清浦奎吾组阁失败后,大隈以立宪同志会为政府党而组阁。大隈内阁借口日英同盟而参加第一次大战,占领德属南洋群岛和山东半岛的租界,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要求。其间,外务大臣加藤高明与元老的对立加深,而且大浦兼武内务大臣干涉选举和收买事件等受到追究,因此内阁总辞职。但因面临大正天皇即位大典,8月大隈改组内阁继续执政。天皇即位式举行后,在元老等的压力下,大隈重信内阁被迫解散。

桂太郎(1848年1月4日-1913年10月10日),长州藩出身,日本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日本九元老之一。山县有朋掌门弟子,在山县隐退后成为其代言人。

第11任(1901年6月2日-1906年1月7日);

1901年5月2日,第四次伊藤博文内阁因内部意见不统一倒台,井上馨尝试组阁失败后,推荐山县派的桂太郎组阁。1903年3月实行总选举。在野党取得大胜,桂太郎内阁面临穷途末路。桂太郎随即与政友会总裁伊藤博文协商,终双方达成妥协。1905年8月,修改日英同盟,使英国承认日本对韩国有“指导、监理和保护”的权力,并迫使俄国在普兹茅斯条约中承认了相同内容。在此基础上,日本和韩国签署第二次日韩协约。9月《朴茨茅斯和约》签署当天,失望的日本民众聚集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反对和约。桂太郎受事件影响,与带领立宪政友会的西园寺公望,私下举行会议,于1906年1月宣布总辞职。

第13任(1908年7月14日-1911年8月30日);

继第一次西园寺内阁之后成立。对外推进殖民地统治。1908年缔结《高平-鲁地协定》,试图调整日美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美国提出的南满铁路中立化建议相对抗,于1910年缔结第二次《日俄协约》,加强对中国东北的统治,并吞并朝鲜。对内则于1908年发布《戊申诏书》,企图摆脱经济危机和镇压社会主义运动,并根据银行资本的要求整理公债而拒绝中小资本家的减税要求。另一方面又推进地方改良运动。1910年制造“大逆事件”,对幸德秋水等社会主义者进行残酷镇压。在彻底打击社会主义者的同时,又公布极为温和的《工厂法》。1911年与政友会合作,解决南北朝正闰问题,并在政友会的默契下把政权移交给西园寺公望。

第15任(1912年12月21日-1913年2月20日);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崩溃后,元老会议先是促请西园寺公望留任,随后又相继试探过松方正义、平田东助、山本权兵卫等人出面组阁的可能性,都遭到拒绝,最终决定由内大臣桂太郎接任。新内阁的最大问题是海军大臣人选,由于桂太郎上台必然有损海军利益,因此海军拒绝提出新任海相人选,最后依靠天皇亲自指定,斋藤实以增加海军扩充费600万日元的条件答应留任。但使指责“(皇)宫(政)府不分”的批判之声高涨,引发了一场护宪运动。这场运动愈演愈烈,进而波及到地方主要城市,桂太郎内阁被迫倒台。

西园寺公望(1849年10月23日-1940年11月24日),日本政治家,日本九元老之一。伊藤博文得意门生。20世纪初期与山县有朋的弟子桂太郎交替出任首相,史称“桂园时代”。

第12任(1906年1月7日-1908年7月14日);

桂太郎总辞职后,推荐西园寺公望组阁。对内推行铁路国有化政策,维护了处于亏损状态的资本家的利益,避免了公私铁路之间的竞争。对外缔结第三次日韩协约,完全剥夺韩国行政、立法、司法、人事等权力。 在中国,设立关东都督府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加强对“满洲”殖民地的政治、经济统治。在对英关系上,签署了第三次日英国同盟。1908年,山县有朋串连贵族院、军部等联合倒阁,西园寺公望被迫总辞。

第14任(1911年8月30日-1912年12月21日);

第二次桂太郎内阁倒台后,西园寺在元老们“意见一致、情投意合”下被推举组阁,成立了第二次西园寺内阁。不久,中国爆发辛亥革命,针对中国情况,西园寺制定了“遇有良机则努力渐进扩大我国的权利,至于满洲问题的根本解决,须等待对我最有利时机的到来”的稳健政策。

1912年,因陆海军的增设预算问题,

为山县有朋控制的军部所抵制,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于大正元年(1912年)12月21日倒台。

山本权兵卫(1852年11月26日-1933年12月8日),萨摩藩出身,日本明治、大正时期重臣,萨摩派海军第二代领袖,日本海军之父。

第16任(1913年2月20日-1914年4月16日);

第三次桂太郎内阁因大正政变垮台后,成立山本内阁。山本内阁与政友会合作,以原敬为内务大臣提出整理行政、财政和振兴产业的政纲。内阁任命高桥是清为大藏大臣,企图为停滞不前的日本经济打开一条出路,并修订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和《文官任用令》。1914年因西门子事件暴露和预算未能通过而总辞职,由第二次大隈内阁取而代之。

第22任(1923年9月2日-1924年1月7日);

加藤友三郎去世后,在元老西园寺公望和松方正义定夺下,由山本权兵卫再次组阁。1923年12月25日,第四十八届通常议会召开。在议会开幕的27日,发生了无政府主义者在虎门枪击裕仁皇太子的虎门事件,山本内阁为此提出辞呈。天皇暂时收下内阁辞呈。虽然两天后宫廷下达不允辞职的“优渥上谕”,但在犬养毅强烈主张下,内阁宣告总辞职。

寺内正毅(1852年2月24日-1919年11月3日),长州藩出身,日本军事家、政治家,日本陆军大将。

第18任(1916年10月9日-1918年9月29日);

10月5日,朝鲜总督寺内正毅继大隈内阁之后组阁,内阁全由官僚出身者组成。翌年1月宪政会、立宪国民党提出不信任内阁案,于是解散议会。在总选举中,寺内内阁援助政友会,打破宪政会的绝对多数。6月设置临时外交调查会,选任政友会总裁原敬和立宪国民党总理犬养毅为委员,企图创建举国一致决定外交政策的体制。内阁在对外政策方面:援助中国的段祺瑞政权,提供巨额的西原借款;11月缔结《石井-兰辛协定》,企图对美妥协;俄国革命时,1918年8月出兵西伯利亚。对内方面:1917年设置临时

教育

会议,讨论教育制度的全面改革;利用第一次大战的有利时机谋求发展出口,但引起通货膨胀;禁止黄金出口。为了扩充军备、建立八六舰队,增加税收,使国民生活水平实际下降,米价暴涨。8月爆发米谷暴动,9月29日内阁总辞职。

原敬(1856年2月9日-1921年11月4日),岩手郡人,日本政治家,日本第一位平民出身的首相。

第19任(1918年9月29日-1921年11月4日);

寺内内阁因米谷暴动而倒台,1918年9月29日以立宪政友会总裁原敬为总理大臣组成内阁。除陆、海军大臣、外务大臣外,都是政友会成员。内阁提出四大政纲:奖励

教育

;整顿交通机构;发展工业、贸易;充实国防。第四十一届议会通过扩大选举权和小选举区制,规定选举资格为交纳直接国税三日元。第四十二届议会时,内阁拒绝在野党提出的普选法案,解散议会,通过选举保证绝对多数议席。内阁对贵族院的工作也取得成功,从而在议会中确立稳定的地位。同时支持成立协调会,和大日本国粹会,对社会运动采取压制政策,并彻底镇压1919年朝鲜的三·一独立运动。原内阁乘三·一运动的机会,把殖民地总督武官制改为文武官并用制,并派西园寺公望为全权代表出席巴黎和会。1920年美国从西伯利亚撤兵后,原内阁仍继续出兵西伯利亚,该年发生尼港事件。在这期间,还努力扩充军备,加强空军,建成八八舰队。以立宪政友会为中心的政党政治招致“满铁”事件和鸦片事件,对内阁的批评高涨。1921年11月总理大臣原敬被暗杀,内阁总辞职。

高桥是清(1854年9月19日-1936年2月26日),江户人,第20届日本首相、第7届日本银行总裁。

第20任(1921年11月13日-1922年6月12日);

首相原敬遇刺身亡,经西园寺公望与重臣、推荐高桥接任首相,藏相仍由高桥兼任,原内阁的全部成员全部保留,继续推行前内阁的施政方针。因此,高桥内阁被认为是原敬内阁的延长。

加藤友三郎(1861年4月1日 - 1923年8月24日),广岛人,日本海军大将,继山本权兵卫之后建设海军的重要人物之一。

第21任(1922年6月12日-1923年8月24日);

政友会高桥是清内阁辞职后,加藤友三郎以官僚、贵族院议员为核心组阁。政友会担心政权转到宪政会手中,因此表示支持。总理大臣加藤友三郎兼海军大臣。加藤内阁根据华盛顿会议的规定裁减海军,同时大力整顿行政;从西伯利亚撤兵、与苏联代表越飞谈判恢复贸易关系、处理山东问题等。但对普选法案持反对态度。加藤死后内阁总辞职。

清浦奎吾(1850年2月14日-1942年11月5日),熊本县人,日本政治家。

第23任(1924年1月7日-1924年6月11日);

清浦奎吾以贵族院议员为核心组阁。因而遭致护宪派人士的强烈批评,上任仅五个月便辞职,他出任首相的时代也正是大正民主风气最盛的时代。

加藤高明(1860年1月25日-1926年1月28日),

爱知县人,为日本明治大正期间的外交家、政治家。

第24任(1924年6月11日-1926年1月28日)

由宪政会、政友会、革新俱乐部组成的护宪三派内阁是以议会多数为基础的政党内阁,内阁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护宪运动的要求,1925年公布《普通选举法》,恢复日苏邦交,但同时制订《治安维持法》以镇压革命运动。曾经宣布的贵族院改革,仅变更议员人数,未触动其权限。虽整顿行政和财政,裁减陆军四个师团,但同时进行军备现代化,学校实施军训,以及设置青年训练所等。议会闭幕后,三派的协调破裂,内阁总辞职。

第一次加藤高明内阁倒台后,宪政会单独组成内阁,并与政友本党合作。1926年议会开幕后,总理大臣加藤患病,内务大臣若槻礼次郎代行总理职务。加藤高明病故后,内阁总辞职。

若槻礼次郎(1866年1月5日-1949年11月20日),岛根县人,日本第25任和第28任首相。

第25任(1926年1月30日-1927年4月20日);

加藤高明死后,若槻任宪政会总裁并组织内阁,第二次加藤内阁的全体成员留任。币原外务大臣的所谓对华软弱外交遭到军部和政友会的责难,内阁与政友本党合作,在议会中渡过难关。但1927年3月大藏大臣片冈直温在议会中失言,以此为开端,发生金融危机。台湾银行对铃木商店的不正当贷款被揭发,加上政府提出的救济台湾银行勒令案因军部和政友会的策划被枢密院否决,因此内阁总辞职。

第28任(1931年4月14日-1931年12月13日);

元老西园寺公望在第一次若槻内阁成立不久便看清他能力有限,但他认为不宜因恐怖主义

事件而改换政权,于是推荐民政党新总裁若槻再次出任首相。因满洲事件不断扩大,若槻认为之所以不能控制军方是因为执政党只有民政党一党的原因,如果成立联合政权就可以应对。于是他和与政界关系颇深的内相安达谦商量建立联合政权。由于受到其他阁僚的反对,若槻放弃成立联合政权的念头,可是安达却已经开始摸索建立联合政权的可能性,若槻无法阻止他。最后内阁由于内部意见不统一而总辞职。

田中义一(1864年7月25日-1929年9月29日),山口县人,继山县有朋之后长州藩第二代领导人,政友会第五任总裁。

第26任(1927年4月20日-1929年7月2日);

宪政会的若槻内阁因救济台湾银行敕令案被枢密院否决而总辞职,4月20日组成以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为首的政友会内阁。为消除经济混乱,任高桥是清为大藏大臣,发布《延期支付紧急敕令》,基本上解除了金融危机。对华采取“积极政策”,为阻止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上,以保护日侨为名,强行出兵山东。1928年5月,日军挑起济南事件,与国民革命军发生冲突。内阁于1927年6月末到7月上旬召开东方会议,决定对华积极政策的《基本纲领》,特别强调维护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利益。1928年1月民政党提出对内阁不信任案,对此,政府解散议会。2月初根据《普选法》进行总选举,以内务大臣铃木喜三郎为中心对选举大肆干涉,但政友会仅比民政党多得两个议席。第五十五届议会时,内阁竭力打击反对党和收买中立议员,使议会和政府的威信扫地。同年3月在全国逮捕共产党员(三·一五事件),6月修改《治安维持法》,7月在全国实行特别高等警察制度,1929年4月再次对共产党员进行大逮捕(四·一六事件),竭力加强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镇压。1928年6月制造炸死张作霖事件。由于签署的《非战公约》前言中有“在各国人民的名义下”的词句,内阁受到攻击,又因炸死张作霖事件负有责任而总辞职。

浜口雄幸(1870年4月1日-1931年8月26日),高知县人,日本第27任首相。

第27任(1929年7月2日-1931年4月14日);

1928年6月3日,浜口接替因处理关东军炸死张作霖事件不当遭天皇斥责而辞职的田中义一

出任首相。是否对外发表事件真相成为浜口内阁首先面对的难题。他经过苦虑,作出不能对外发表真相的政治判断。陆军方面认为公布真相对国家不利,因此强烈反对公开真相。元老西园寺公望则要求公布事件真相,明确有关责任,认为“如果不明不白地不了了之,日本陆军会更加丧失信用,伤及国家体面,有损圣德”。此前他也向田中提出过公布事件真相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浜口内阁继承了田中内阁的政策,对要求公布真相的在野党三缄其口,这种作法以及军方内部暧昧的处罚给以后事态发展留下祸根。1930年,在伦敦裁军会议风波迭起的时期,陆军内部激进派成立了以采取军事政变手段改造国家为目标的秘密组织“樱会”。11月14日浜口首相在东京站站台上被一名右翼青年袭击,所幸浜口没有被刺死。失去强有力领导的内阁急速失去凝聚力,政局陷入一片混乱。浜口遇刺事件不仅成为内阁瓦解的导火索,也是日本走上太平洋战争毁灭道路的转折点。

犬养毅(1855年6月4日-1932年5月15日),冈山县人,第29任首相,立宪政友会第6任总裁。

第29任(1931年12月13日-1932年5月16日);

元老西园寺公望看到犬养有意通过与中国谈判解决九一八事变问题,便向昭和天皇推荐他成为首相。接到天皇组阁的命令后,犬养立即解散议会实施总选举,结果政友会议席数大幅提升。在获得民众支持后,他又起用高桥是清为大藏大臣,力图扭转经济上的不振。在对外干涉上,九一八事变的处理十分棘手,犬养毅拒绝军部要求承认满洲国的指示,而是利用自己的管道与国民政府进行交涉。同时,犬养也对当时一些青年军官的做法感到忧虑,他给陆军长老上原勇作写信,指出应该改变军队风气。又上奏天皇,提出将30人左右的问题军官免职。军部因此对犬养干涉军队的做法十分愤怒。1932年5月15日,十余名海军青年将校和陆军士官见习生强行冲入官邸,将其击毙。

斋藤实 (1858年12月2日 - 1936年2月26日),岩手县人,日本海军大将,第30任首相,因为主张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被激进派认为是保守势力。

第30任(1932年5月26日-1934年7月8日);

五·一五事件后,军部发起排斥政党内阁的运动,与此相配合,森恪书记官长等主张建立以亲军部的平沼骐一郎为首的内阁。但元老西园寺推荐公认的稳健派斋藤实任总理大臣。斋藤内阁作为政党、官僚和军部妥协的产物,成为中间性的举国一致的内阁。主张维护满蒙权益的内田外务大臣,实施所谓“焦土外交”,1932年9月15日承认“满洲国”,签订《日满协定书》,1933年强行退出“国联”。大藏大臣高桥是清在国内推行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和以自力更生为名的农村救济政策。斋藤内阁在军部压力下召开五相会议,带有明显的排斥政党的倾向,受到政党的攻击。1934年因帝国人造丝公司贿赂事件,大藏省的高级官员被揭发,内阁宣布总辞职。

冈田启介(1868年2月13日-1952年10月17日),福井县人,日本海军大将,日本第31任首相。

第31任(1934年7月8日-1936年3月9日);

继斋藤内阁之后,由外务大臣广田弘毅、大藏大臣藤井真吾(后为高桥是清)、内务大臣后藤文夫、陆军大臣林铣十郎等组成。内阁未能得到多数党政友会的支持,而以官僚为中心,以民政党为准政府党。重臣们期望内阁在内外政策上维持现状,但陆军对内政干涉加强,内阁正式决定排斥“天皇机关说”,发表《国体明征声明》;派陆军进犯华北;设置直属内阁的“对满事务局”,统一管理“满洲国”;退出《海军裁军条约》等,进一步推进法西斯化。然而军部内部连续发生十一月事件、更换

教育

总监和相泽事件等,对立激化。1936年总选举中民政党获胜。二·二六事件发生后,冈田内阁总辞职。

广田弘毅(1878年2月14日-1948年12月23日),福冈县人,日本第32任首相,二战甲级战犯。

第32任(1936年3月9日-1937年2月2日);

冈田内阁因二·二六事件于1936年3月总辞职后,陆军对组阁横加干涉,拒绝下村宏和吉田茂入阁。结果采纳寺内陆军大臣的主张,在以“庶政一新”为口号振作日本精神、扩大国家对经济的统制等“广义国防”的目标下,成立举国一致的内阁。以大藏大臣马场瑛一、外务大臣有田八郎、海军大臣永野修身等官僚为中心,加上政友会和民政党各两名组成。二·二六事件后,统制派掌握领导权,实行“肃军”,不再从皇道派中任命陆海军大臣,恢复军部大臣现役制。在二·二六事件实施《戒严令》时召开的临时议会上,制定了《煽动性文体取缔法》、《思想犯保护观察法》,决定了“七大国策”,由内阁调查局的“革新官僚”负责推行,但兑现的并不多。同年8月的五相会议通过《国策大纲》,重点是,陆海军妥协,推行反苏战略和反英、美的南进方针,增强空军和驻满洲的兵力,实行大规模建造舰艇的计划。结果,大藏大臣马场强制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对外,同年11月签订《日德防共协定》,12月缔结《日意协定》。军部还介入绥远事件。1937年1月,政友会议员滨田国松发表批判军部的演说,政党与军部的对立表面化。陆军大臣寺内寿一要求解散议会,政党出身的阁僚表示反对,因此内阁总辞职。

林铣十郎(1876年2月23日-1943年2月4日),石川县人,日本陆军大将,皇道派军人,第33任内阁总理大臣。

第33任(1937年2月2日-1937年6月4日);

继广田内阁总辞职和宇垣一成组阁失败后成立的内阁。该内阁得到陆军统制派的支持,特别是力图实行石原莞尔的改造国家计划,被称为“石原内阁”。内阁以改革财政、经济为目标,起用深得财界信赖的结城丰太郎为大藏大臣,委任三井财阀的池田成彬为日本银行总裁。声明实行排斥政党、“祭政一致”的方针。在第七十届议会上,强调日苏危机,力主确立临战体制。在对华政策上,制定《对华实行策》和《华北指导方针》,采取加强经济渗透,减弱军事色彩的方针。3月议会突然被解散,4月总选举中批评政府的票数居多,政友会、民政党占绝对多数,发起倒阁运动。内阁采取置之不理的对策,但为军部所抛弃,5月总辞职,接替它的是第一次近卫内阁。

近卫文麿(1891年10月12日-1945年12月16日),日本第34、38、39任首相,五摄家之一近卫氏的第30代当主,日本侵华祸首之一,法西斯主义的首要推行者。

第34任(1937年6月4日-1939年1月5日);

林内阁在1937年4月总选举中失败后,继由近卫组阁。内阁成立后一个月,发生芦沟桥事件。最初声明采取不扩大战争的方针,但战火蔓延到上海,终于扩大为中日战争。内阁为加强政府,聘请政界、财界的实力人物为内阁参议,创建内阁情报局和企画院。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前后,通过德国对华进行和平交涉,妄图诱使中国投降,但未成功。1938年1月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近卫声明,关闭和谈大门。在第七十三届议会上,通过国家总动员法案和国家管理电力法案。会后改组内阁,拉宇垣一成(外务大臣)、池田成彬(大藏、商务大臣)等入阁,加强内阁。同年秋,提倡国民精神总动员,加强思想统制和镇压社会运动,如人民战线事件。日军因未能实现速战速决,只好停止军事进攻,对中国发动和平攻势,但又告失败。1938年11月,近卫发表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12月发表《调整日华关系大纲》,汪兆铭积极响应,逃离重庆,借此机会内阁于1939年1月宣布总辞。

第38任(1940年7月22日-1941年7月18日);

继米内内阁之后,领导新体制运动的近卫文麿组成内阁。近卫上任前,与预定的陆、海军大臣会谈,决定国防外交的基本方针。8月,发表《基本国策纲要》,高唱“建设大东亚新秩序”,推动新体制运动,10月,建立“大政翼赞会”。9月,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结成日、德、意

三国

同盟,11月同汪伪政权缔结《日华基本条约》,1941年4月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妄图强化轴心国,压蒋介石投降,并向南方扩张,但与美国的对立激化。为疏通日美关系,谋求与苏联接近和防止美国参战,开始同美国谈判。因外务大臣松冈洋右主张配合德苏战争对苏宣战,反对对美让步,日美交涉毫无进展。1941年7月,内阁总辞职。

第39任(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继第二次近卫内阁后,近卫再次组阁,丰田贞次郎代替松冈任外务大臣。7月,美国对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作出强烈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9月御前会议决定至10月下旬日美谈判仍不成功,就决心对英、美开战。围绕日美谈判的核心问题,即从中国、法属印度支那撤军问题,政府内部出现对立,1941年10月内阁总辞职。

平沼骐一郎(1867年10月25日-1952年8月22日),冈山县人,日本第35任首相,甲级战犯。

第35任(1939年1月5日-1939年8月30日);

1939年1月,近卫内阁宣布总辞职,在军部和右翼团体支持下,平沼骐一郎被近卫推荐组阁。当时,日本已经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陆海军的主力陷在中国战场不能自拔,日本的人、财、物等战争资源日见紧缺,亟待政府出台对策,扭转局面。平沼上台伊始颁布了《扩充生产力计划要纲》,决定动员日本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扩大军工生产规模,藉以维持侵华战争。随之,又修改了兵役法,废除短期兵役制,延长国民服兵役的时间。1939年3月,平沼内阁又设立“国民精神总动员委员会”,由文部大臣、陆军大将荒木贞夫出任委员长,实施更残暴的警察宪兵统治制度,把全国的人、财、物都集中到统治当局的手中,驱使全体国民都必须无条件地为战争效力,建立起军事独裁的法西斯战争体制。3月22日,平沼内阁召开有

首相

陆相

海相

、藏相、外相参加的五大臣会议,提出一个模棱两可的方案,即德意同英美开战时,日本原则上予以支持,但目前和不久的将来碍难参战。陆军大臣坂垣征四郎坚决反对这一方案,坚持与德、意缔结军事同盟的主张,最后竟以辞去陆军大臣的手段倒阁,同时诺门坎事件中关东军在中蒙边境一败涂地,日方被迫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平沼骐一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丢下一句话:“欧洲的情势复杂奇怪”,遂宣布总辞职。

阿部信行(1875年11月24日-1953年9月7日),石川县人,日本陆军大将,日本第36任首相,

甲级战犯。

第36任(1939年8月30日-1940年1月16日);

平沼内阁因无力应付《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而宣布总辞职。接着,组成陆军拥立的阿部少数阁僚制内阁。它的基本路线是“以处理中国事变作为政策的重心,对外坚持自主立场,以应付复杂微妙的国际形势。”在这个基本路线下,对于在欧洲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采取不介入的方针,对英、美、苏实行协调外交;对中国,则策划建立汪兆铭政权等,但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向。在国内,力图强化战时体制,将大批物资投入军需生产,造成恶性通货膨胀。1939年10月,又依照《国家总动员法》,企图通过《价格等统制令》、《工资临时措施令》控制物价,但均未奏效。此外,因废除保障官吏身分制度提案和设置贸易省问题遭枢密院和外务省的反对,政党掀起对内阁不信任的运动,最后失去陆军的支持,实行总辞职。

米内光政(1880年3月2日-1948年4月20日),岩手县人,日本海军大将,亲英美派,政治家。

第37任(1940年1月16日-1940年7月22日);

阿部内阁辞职后,曾出现以畑俊六为总理大臣的组阁活动,最后经汤浅仓平内大臣等重臣推荐,由米内光政海军大将组阁。米内内阁具有强烈的亲英美倾向;4至6月德军进犯北欧、西欧得逞后亲德派势力抬头;陆军利用斋藤隆夫反军演说事件和有田外务大臣广播问题等发动攻势;在荷属东印度、法属印度支那问题上强硬派抬头;强行缔结日、德、意三国同盟的呼声不断高涨;尤其是在军部支持下,木户幸一就任内大臣;近卫文麿推进新体制运动并得到陆军的支持等等,由于这些原因,内阁陷于困境。米内内阁提出“物心一如”的口号,实行配给票证制,推行产业报国运动,妄图尽早解决中日战争,但无成果。7月,陆军要求内阁总辞职,米内反叫陆军大臣畑俊六辞职。陆军拒绝推荐继任的陆军大臣,米内内阁被迫总辞职。

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1948年12月23日),东京人,日本陆军大将,统制派,日本军国主义代表人物,第40任日本首相,二战甲级战犯。

第40任(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

第三次近卫内阁因内部对美谈判方针意见不一而总辞职,经内大臣木户幸一推荐,由陆军大臣东条英机组阁。内阁妄图乘欧洲大战的大好时机,控制太平洋地区。1941年11月5日御前会议决定于12月上旬对美、英开战。当日本特使来栖三郎正与美国谈判时,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为巩固战争领导体制和加强对国民的统治,1942年实行翼赞总选举,5月成立翼赞政治会,成为御用政党。11月,增设大东亚省,统管殖民地和占领地的行政事务,东乡茂德外务大臣表示反对而辞职。1943年11月设军需省,企图扩大军需生产。同月,纠集占领地代表召开大东亚会议,发表《大东亚共同宣言》,宣称“为大东亚真正秩序之精神者,唯皇祖皇宗之大训万邦共荣一途”。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后,战局转入守势。1944年7月塞班岛日军全军覆没,已经出现战败的征兆。同年2月东条兼任总参谋长,岛田繁太郎海军大臣兼任军令部长,加强独裁体制。但随着败局日趋明朗,重臣不断指责内阁,并利用海军内部排挤岛田海军大臣的气氛,开展倒阁运动。7月,东条内阁总辞职。

小矶国昭(1880年3月22日-1950年11月3日),日本陆军大将,日本41届首相。九一八事变前后风云一时。因长的像老虎和长期在朝鲜任职,被称为朝鲜之虎。

第41任(1944年7月22日-1945年4月7日);

东条内阁垮台后,小矶国昭组阁,任米内光政为海军大臣。小矶内阁标榜“一亿总武装”,把征兵年限降到十七岁,并对台湾人实行征兵制。同时,成立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企图以此控制军部,对战争实行一元化领导。但美军相继在吕宋岛、硫磺岛、冲绳岛登陆,并从马利亚纳基地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日本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战败已成定局。内阁虽通过苏联进行和平工作,并同蒋介石进行和谈,但系玩弄伎俩,未取得任何成果。而且受军部“本土决战论”的牵制,内阁意见不统一,只好实行总辞职。

铃木贯太郎(1868年1月18日-1948年4月17日),千叶县人,日本海军大将,政治家。战争结束的时候任第42代内阁总理大臣。

第42任(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7日);

由于美军在冲绳登陆,苏联通告不再延长《日苏中立条约》,日本的战局和形势十分困难。统治阶层期待内阁结束战争,但军部强硬主张本土作战。内阁则一方面依赖苏联当调停人作结束战争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于6月制定《战时紧急措施法》和《国民义勇兵役法》,实行本土作战体制。但苏联决心对日作战,拒绝调停;美军对本土的空袭不断加强;、生产急剧下降,决战体制毫无效力。在这种情况下,7月,《波茨坦公告》发表,而内阁竟置之不理,扬言“我们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及至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日本反复召开御前会议,在判断有可能保住天皇制的情况下,8月14日接受《波茨坦公告》,决定投降。15日铃木内阁总辞职。

相关文章

    ​人们常说的老天爷到底指的是谁?

    ​人们常说的老天爷到底指的是谁?

    ​青 少年电影 青少年电影必看

    ​青 少年电影 青少年电影必看

    ​瀑布的描写优美句子 瀑布的唯美短句

    ​瀑布的描写优美句子 瀑布的唯美短句

    ​乒乓球如何接好旋转球?

    ​乒乓球如何接好旋转球?

    ​盘点世界上最高的人

    ​家乐福北京双井店闭店了吗

    ​家乐福北京双井店闭店了吗

    ​洪湖赤卫队主题歌原唱者

    ​洪湖赤卫队主题歌原唱者

    ​阖家祈福的意思

    ​阖家祈福的意思

    ​海信冰箱冷藏1-7档哪个最冷

    ​海信冰箱冷藏1-7档哪个最冷

    ​封神榜之哪吒重生片尾彩蛋意思

    ​封神榜之哪吒重生片尾彩蛋意思

    ​查尔斯红心和川久保玲的区别

    ​查尔斯红心和川久保玲的区别

    ​阿迪达斯史密斯是牛皮的吗

    ​阿迪达斯史密斯是牛皮的吗

    ​marvelous词根词源

    ​marvelous词根词源

    ​chong的四个声调对应的词语

    ​chong的四个声调对应的词语

    ​blind郑寅成扮演者

    ​blind郑寅成扮演者

    ​22款公爵300测评

    ​22款公爵300测评

    ​18头鲍规格

    ​18头鲍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