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开国为什么要杀功臣?
古代开国为什么要杀功臣?
说到开国功臣,仿佛和善终就根本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恰恰有这么几位皇帝对于开国功臣,能够做到善待及终。
那为什么皇帝要杀功臣呢,今日小生就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汉太祖刘邦
说到杀功臣,主要是刘邦,朱元璋二人特别突出,并且两人被称之为得国最正的皇帝,刘邦和朱元璋可以列为一类,武力上位,完全重新洗牌,《明史讲义》记载“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说明两人皆起于微末,并没有世家豪族的帮持,建立起汉明王朝。而恰恰这两人杀起功臣来毫不手软,我们来追究一下原因为什么刘邦,朱元璋容不下大汉大明开国最大的功臣韩信和李善长。
明太祖朱元璋
原因一:年纪
首先,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登基的年纪,嬴政:39岁;刘邦: 55岁;刘秀31岁;司马炎30岁;杨坚: 40岁;李渊: 52岁;赵国胤:33岁;忽必烈:56岁;朱元璋: 40岁;努尔哈赤:57岁。我们这里可以看到得国最正的两人,刘邦55岁,朱元璋40岁,而此时相对应的韩信才30岁左右,李善长54岁。韩信很好理解,年岁比刘邦要小得多,当时的汉惠帝刘盈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根本不可能压制得住在军中权势滔天的韩信,甚至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为了拉拢韩信,封韩信为齐王,后改为楚王,最后贬为淮阴侯,韩信有没有怨言大家心里都知道,所以借吕后之手杀掉了韩信,那李善长比朱元璋年长14岁,为什么会被杀,这就要提到三国时期最臭名昭著的司马懿了,就算年到70仍然发动高平陵事变,况且虽然致仕的李善长仍然对朝中事物有所把持,作为淮西权贵的领头人,自然有杀掉的必要性,当然年轻的蓝玉属于和韩信同样的原因。
原因二:根基实力不强
由于刘邦,朱元璋出生于微末,那么他们身后家族必然没有这些功臣的能力强大,无法对这些功臣后面的势力做到完全的压制,就比如杨坚,李世民他们背后是站着的陇西贵族,本身自己杨家李家就是超级世家,自然背景深厚,而反观刘邦,直到天下大乱,分功的时候才被楚怀王封为一个汉王,而朱元璋一开始则是一个乞丐,基本盘几乎没有,不像其他的开国皇帝背后都有数百年世家的支持。
原因三:子孙能力不强
刘邦的太子刘盈性格懦弱,根本不可能是上过战场的韩信的对手,并且没有军中历练的经历,军队的归属感不强,而相对于朱元璋,最为满意的继承人太子朱标则是走在了他的前面,一切计划灰飞烟灭,而太孙朱允炆年纪太小,已然64岁朱元璋已经没有精力再培养一位完美的继承人,那么只好将这些能够威胁到皇位的功臣们一并带走,而蓝玉更是因为是朱允熥的舅爷爷,更加触及到了朱允炆的皇位,这是蓝玉的第二个死因。
原因四:功臣无用
汉明开国之后,尤其是这些功臣死的时候,国家已经稳固,原本能征善战的功臣现在反而成了国家的危害,尤其是大汉开国之后,封了多位异姓王,齐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而这些异姓王除了长沙王,皆被刘邦所杀,原因在于,汉朝开国之后的诸侯国,其实仿照为周朝的分封制,诸侯王在诸侯国内总掌一切权利,与其说是汉朝的诸侯,倒不如说是国中之国,也就属于刘邦的心头刺,所以这些人被杀也就不奇怪了,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杀功臣之时,蓝玉甚至打到了捕鱼儿海,北元已经覆灭,这些武将功臣其实已经没有用处了,如果能够安定的度过一生倒还好,可是多数人骄横跋扈,也就给了朱元璋动手的理由。
中山王徐达
原因五:皇帝个人原因
这里就不得不说这两位皇帝确实属于刻薄寡恩的性格,属于能共苦而不能同甘的君王,了解到刘邦性格的张良早早的选择了辟谷入道,而明朝武将第一功臣徐达则是胆小慎微,不参与朝堂之争,甚至死在了一个很巧妙的时间,早早的去世反而让他避免了被朱元璋的屠刀所屠戮。
汉留侯张良
综上所述的原因,开国皇帝杀功臣,无非就这些,而同样不杀功臣的几位皇帝,嬴政,刘秀,李世民,赵匡胤,除去上面的五大原因却还有所不同。
嬴政本就是秦王,所有的功臣皆是效命于秦国,并不存在一起打天下的情况,而刘秀则是为人仁厚,并且云台28将,其实都是入股的小股东,况且刘秀本身能力杰出,昆阳大战响彻天下,并且是拥有皇室血统的,并且这些功臣属于地方豪强热衷于金钱与土地,并且受制于白马之盟,所以并没有以下犯上的想法;唐太宗李世民则是建立唐朝最大的功臣,无论是威望和能力都是唐朝之最,根本不害怕所谓的功高震主;而最后一位宋太祖赵匡胤则是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巧妙的化解了功臣与君主的矛盾,虽然这也导致了北宋积弱的情况,但确确实实并没有大肆屠戮自己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