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夜“平安果”,到底是个啥?
圣诞夜“平安果”,到底是个啥?
平安夜互相赠送苹果,已经成为圣诞夜在年轻人之间的“传统习俗”,在他们心里,这或许已经成为像“圣诞老人”、“圣诞树”那样的圣诞节标配了。
但遗憾的是,西方圣诞节并没有平安夜送苹果的习惯,这只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明创造的“伪·圣诞习俗”。甚至,在很多艺术作品中“禁果”还被描绘为苹果的形象。
在圣诞夜在这个西方基督教节日,互赠苹果,想想就很刺激……哈哈[捂脸]
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耶和华用泥土创造了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并将他们安置在伊甸园中。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创造亚当
夏娃受蛇(撒旦)的诱惑,偷食了“分辨善恶树”上结的果子,也让亚当食用,二位人类祖先便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
虽然《圣经》中并未明确指明“分辨善恶树”所结的“禁果”就是苹果,但是在15世纪以前的欧洲画坛,几乎所有描绘伊甸园和人类堕落的宗教图画,都不约而同地使用苹果来作为禁果的形象。
比如雨果·凡·德·古斯(Hugo van der Goes)的画作:人类的堕落(The Fall of Man),用近乎猥琐的形象描绘了亚当、夏娃以及蛇的形象;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和提香·韦切利奥(Tiziano Vecelli)也用精妙的画笔描绘出伊甸园中的那经典一幕。无一例外,这些画家都将“禁果”描绘为苹果的形象。
那么,为何画家们都用苹果来描绘“禁果”呢?
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在公元四世纪,被誉为“古代教会最伟大学者”、 “卓绝的圣师”圣·叶理诺(St.Jerome's)用拉丁文重译了通俗版《圣经》,这个版本的《圣经》对中世纪影响极大。
圣·叶理诺(St.Jerome's)在写作
而在拉丁语中,苹果(malus)与罪恶(malum)在拼写上仅差一个字母,读音也极为相近。于是苹果与禁果的关联也开始在艺术作品中频繁出现。
细究起来,平安夜送苹果,在我国应该兴起于2000年以后,首先在各大高校的学生间流行。平安夜的苹果特别称为“平安果”,取苹果的苹字谐音,寓意平安健康。此时赠送平安果给同学、朋友,意味着在圣诞夜将平安健康的祝福送与他人。
后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在商家的鼓动下,平安夜送苹果的校园习俗走向社会,逐渐成为了商家的噱头,成为圣诞夜购物消费的一大特色,热度持续至今。
各位朋友,今年你收到“平安果”了吗?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