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龙三市”还有前途没?
“南三龙三市”还有前途没?
“宁南三龙四市”指的是宁德、南平、三明、龙岩,在我们福建也有人说是“宁德时代、种茶、沙县小吃、烟草”的四兄弟,说实话,作为一个三明人,很惭愧,在经济层面三明跟宁德龙岩还是有很大距离的,跟南平有一拼。其他市不了解,今天重点说下我们三明,大家可以对比下各自四线城市的共同点。
三明城发大厦
我读书那会儿上的是我们隔壁县的省二级达标校,现在已经变成一级达标校了,算是省重点中学,我们学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将来就可以顺利离开三明,再也不要回来。这个观点并不只是老师灌输进去的,而是家长们从小就这样教的,大家可以感受下到底多无奈,才会让孩子赶紧走,再也别回来。我后来考上了三明的最高学府三明学院,也留在三明境内工作,但是像我这样留在三明工作的同学很少,基本上要么是进入体制内,要么是家在市区。
三明学院
今年过年的时候跟福厦泉回来的小伙伴吃饭,沿海大城市的工作虽然压力大,但是获得感强,接触的新鲜事物也比较多,机会比较多。都在鼓励我要走出去,不要在这小城市养老了。
可能有人会说,不一定吧,你们三明常住人口也有250万左右呀。
列东街
大家有所不知,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比,而且普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都去大城市了。住在县城或者市区的人主要是至少爷爷辈是在县城定居下来的,在这里有点人脉资源,比在大城市打拼更有幸福感。考出去其他城市读大学,特别是好大学的,基本上就不会回来了。
这也不能怪大学生,假如你读了大学,回了老家,真的没有什么工作可以做。当然,医师公这在每个地方都有,就只能去考这些,而且现在特别卷,只要和编制有关的,现在逢进必考,而且竞争都相当激烈。考公务员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公务员想升上去,非常非常难,因为在我们这种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城市非常讲关系讲背景。
三明市第一医院
我一个朋友,专科毕业报考“三支一扶”,在服务期满后,考上隔壁乡事业编制。勤勤恳恳工作,没什么心机。在工作5年后,因为是女生、获得过县扶贫先进个人,还符合其他几条规定,在时任乡党委书记的提名下,担任副乡长一职。后这位党委书记调离,前往县委宣传部任职。后来这位原党委书记经常在各种场合提起是他提拔了我这位朋友,但是我朋友不是善于与领导打交道的人,所以这位前党委书记经常说我朋友不懂事。
其实出了一二线城市,就进入了“关系即货币”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一般家庭出生的孩子,不想一辈子平庸的度过,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去大城市闯一闯,通过读书或者别的渠道,不行的话,再想一想别的办法。
可能有朋友会说,你们那不是有森林资源,有矿产资源吗?
这个其实和绝大多数人没什么关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林木可以砍伐的时代,伐木的老板基本上是外地人,我爸在那个时候,就在帮一个安溪籍的老板伐木,据说此人在那时还是我们县城的首富,我爸赚的只是辛苦钱,所以老板非常有钱,跟你没有关系。
格氏栲
原来煤矿私有的时代,三明境内的永安、大田、将乐、清流、宁化煤矿开采一片繁荣景象,我的一个同事小时候,他爸就是开拉煤车的,村里人还可以去煤矿挖煤。所以可以提供的工作只是一份可满足温饱的工作。想要靠这个发财,那是不可能的。
后来国家要求关闭小煤矿,那些煤老板也就撤了,这些煤老板部分是当地人,部分是闽南人。赚到钱的煤老板,赚的钱基本上不在三明花,都跑去厦门、福州还有别的一线城市置业,买豪车,所以这些人赚的钱和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
后来小煤矿关闭后,就只剩下个别国有企业在经营的煤矿了。后面在三明境内开采钨矿、萤石矿、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的石墨烯,基本上是国有企业或者招商引入的投资企业,普通人也是在企业中打个工,赚个辛苦钱。
宁化县行洛坑钨矿
三明市拥有全福建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其工业产值占三明市的一半,有一种说法,只要三钢搬离三明,三明市的经济立刻就会变成全省垫底。但是钢铁冶炼所需的铁矿石资源却需要大量从外部进口,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钢铁产量不稳。
福建三钢闽光数据中心
三明地处福建的中西部,属于革命老区,国家、省对三明的支持力度也不太大,比如福建自贸试验区、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和三明也没什么关系。不过话说回来,即使这些政策给三明,三明也没法发挥其作用,因为其没有沿海的优势,在物流交通等领域和沿海差距太大。
三明通过重整国有企业,组建投发、城发、交发和省一建四家市属国有企业,为政府投融资、化解房地产风险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一步改革,但是每年的财政支出依然大于财政收入,这就是其他产业发展不强所带来的后果。在我们这里,区市县的真正大佬,都是干地产(包括建筑公司)、开酒吧(星级酒店)、,并且上面得上边有人才能开得下去。这几年开展的扫黑除恶行动,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原来买卖矿山、开设赌场、垄断经营渣土生意的老板要么被抓,要么出逃海外。民间对这些人的事迹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想必原来官方对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没有触及核心利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在这方面,最近很火的电视剧《狂飙》就很接地气,与现实很接近。在这些事情中,和普通人唯一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
在我们这里,整体是一个“M型社会”,也就是感觉有钱人很多,ABB都成街车了,市区房价1至2万,县城房价5千至1万2,有钱的人不少,中间层比较少,穷人比较多。我们这里的人均收入也就三千来块,但是消费水平却非常高。
江滨广场-三明饭店
我高中的同学,基本上都在厦门和福州工作,学习好的和背景深的,都在那边安了家。不过也有学习好的回到家乡,我有一个同学南方医科大学毕业后考回县级市医院当了一名妇科医生。还有一部分同学家庭背景好的,回到县城基本上也是进入体制内,我有个高中同学当兵9年,家是县城的,本来想去福州的,因为是临聘人员那边的工资太低了,就回来县城通过加分考入本县一个镇政府,事业编制。还有我这种在普通国企里面躺平的人,这一点可以参考江西周公子的语录,全国各地都差不多。
这就造成了三明教育的一个“大分流”,分数高没背景的全跑外边去了,有背景的都回来了。不过我那些考出去的同学,以三明的产业水平,回来也没什么事情干。
那三明为什么会缺产业呢?
按理来说,三明作为老重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比如三钢、三农、化机厂、火电厂、水泥厂等等国有企业,但是都在2000年国企改革中,基本上都陷入了破产境地,只有三钢比较幸运,但是也变成了省属企业的二级公司。在市场化改革中,招商引资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企业,从每年各企业发布的招聘启事中,就能从其所需岗位人员就能知道。都是其他地方不要的产业转移到这边,利用这边的资源来发展。
其实三明最大的问题是缺大河,山地又太多,离沿海又比较远,这种情况下发展工业制造业几乎不可能。既然没有产业,也就没有产业升级的可能性。也不止三明有这个问题,整个四线城市都有这个问题,所以这些年类似这样的城市发展的普遍不太好。
你可能说那不有沙溪吗?
沙溪还不如没,那河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水电站,跑不了轮船,原料运不进来,成品运不出去。只能靠高速公路,普通铁路运输,路费太贵,如果在三明搞生产,产品将毫无竞争力。
沙溪
正是因为没产业,以至于三明的整个产业,都围绕公务员、国企,还有房地产展开,我在老家混得好的初高中同学,基本上都和这几个行业有关。
而且呈现出了高度的家族化,这个不多解释,大家都懂。
本来可以好好搞旅游业,不过受限于交通,发展潜力一直不足。三明就是和东北地区一样,虽然都是重工业起家,也遇到了现在发展的瓶颈。森林资源丰富,按理说可以发展旅游业。可是交通,真是一言难尽,而且你去三明的那些山区景点,当地没啥酒店,你还得当天赶回县城。
三明的旅游景区分布比较散,不过去了那边的人普遍反映“旅游纵深”不行,也就是缺乏那种你可以在里边很久却不乏味的项目,这又跟整体的规划水准有关。
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明依旧是个农业社会,主要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进步的动力并不是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