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契丹公主的婚姻悲剧,勇敢追求婚姻自主
看契丹公主的婚姻悲剧,勇敢追求婚姻自主
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有一个以"青牛白马传说"为起源的民族,它就是契丹。契丹民族以皮毛为衣,以畋鱼为食。公元916年,当时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定国号"契丹"。
据《辽史 公主表》记载统计,辽代的契丹公主共有36位,除了记载不详的几位公主,其余的公主极大多数都嫁给了萧姓的男性,并且其中还有的驸马是公主的舅舅。下面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契丹人的婚姻。
契丹人的婚姻形式
辽代契丹人的婚姻形式可以分为五种:两姓世婚、劫掠婚、姐妹婚、异辈婚、收继婚。
两姓世婚在契丹族社会中是最为独特的婚姻形式,即耶律氏与萧氏两姓之间互为嫁娶的婚姻形式。在契丹族的发展中,耶律家族和萧姓家族这两大家族为了掌握政权,通过不断地发展与合作,最终形成了耶律氏为皇族和萧氏为后族,并且还用法律来约束两大家族间联姻关系,"番法,王族唯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
劫掠婚,这种婚姻形式在契丹族的历史上流行了很长时间。劫掠婚广泛存在于北方少数民族,带有浓厚的原始社会风俗。劫掠婚与戏剧里常说的豪强霸占他人之妻为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婚姻,它不带有任何的阶级意味。"室韦,契丹之类也。……婚嫁之法,二家相许,婿辄盗妇将去,然后送牛马为聘,更将归家。带有娠,乃相随还舍"这是《隋书》中所记载的劫掠婚。
姐妹婚是契丹族社会里很盛行的婚姻形式之一。这种婚姻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即姐死妹续和同娶姐妹两种形式。这种婚姻形式不仅在契丹族,在其他一些北方游牧民族也是很常见的婚姻形式。不过后来姐死妹续的形式在法律层面上被废除了。
异辈婚是契丹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合法的婚姻形式,并且流行于统治阶级上层社会中。在契丹族的异辈婚中,最为常见的异辈婚形式是舅甥婚,许多契丹上层社会的宗族女都是嫁给了母族的舅舅。例如:"太祖一女:质古。下嫁淳钦皇后弟萧室鲁";198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青龙镇考古发掘了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其中陈国公主与其驸马萧绍矩也是舅甥关系。异辈婚是原始社会风俗残存的表现。它的存在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许多原因共同作用导致而成的。
收继婚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时间很长,并且是我国北方中所共有的婚姻形式。如匈奴、突厥、鲜卑等等,甚至到十二三世纪的蒙古还保留着这样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即"妻后母"和"报寡嫂"。收继婚不仅在契丹人而且在我国整个北方少数民族的婚姻形式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加深,一些吸收汉族思想观念的人便开始拒绝这种婚姻形式。
契丹人的婚姻特点
1、 浓郁的政治色彩。从两姓世婚和异辈婚就可以看出,契丹族上层社会的婚姻大多数都是这两种婚姻形式,因此他们的婚姻很明显具有政治性,使辽朝的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耶律氏和萧氏手中,形成"宗室、外戚,势分力敌,相为唇齿,以翰邦家"的局面。
2、 原始遗风色彩留存。契丹是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并且它起源于东胡鲜卑,与室韦、库莫奚是同族。契丹民族从氏族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的,但是文化的过渡并没有紧跟社会的变革,因此保留着大量的原始遗风。从收继婚和劫掠婚,姐妹婚,异辈婚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契丹国在文化风俗上留存了大量的原始遗风。
3、 自由开放的婚姻习俗。在古代社会中,正统文化都是教育女性要三从四德,对于"再嫁"这种行为存在着严重的偏见。但是契丹族并没有这种偏见,甚至许多北方少数民族都不存在这种偏见。他们提倡再嫁,不论是离婚再嫁还是夫死再嫁都可以。并且根据《辽史 公主表》中所记载的辽代三十六位皇室公主中有六位有过离婚的经历,其中辽景宗之女耶律岩母堇公主更是改嫁三次,结婚四次。
4、 不断融合各民族的婚姻习俗。在契丹族的发展中,政权、经济、文化、社会习俗都在不断地融合其他民族的婚姻以及与其他民族通婚,不断加强了与其他民族的联系与交流。
王朝公主,她们出身皇家,享受着平民百姓所奢望的生活与财富,但是她们最后的结局并没有如同童话故事中所说的"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古代历史长河中,许多古代的女性无法自由自主选择婚姻伴侣,因此也无法避免自身的婚姻悲剧。
对于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来说,出身是无法选择的,但婚姻却是可以选择。
所以,姑娘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吧!和你最爱的人,见证日升月落,繁星更替。
参考资料:
《辽代契丹人的婚姻形式及特点》
《辽史 公主表》
《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