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九针穴之一环跳
回阳九针穴之一环跳
环跳
穴在肠骨窝中,股骨嵌接之处,侧卧取之;膝微屈,腿微抬,此穴乃现。每见人当跳跃时,必先蹲身屈其胯膝,则本穴形成半环形之凹隙,因名“环跳”。治半身不遂、腰胯痛、偏风、脚气等症。为用在于通利。
腰部的反射区。环,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环跳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偶尔碰到一不小心闪了腰,或者腰痛得让人难受,没有办法伸直,走路的时候也驼着背,在躺卧的时候一定要垫棉絮,并旦在床上直挺挺的丝毫也不能够动弹,稍微转下身就会疼得要命。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轻轻按揉背部痛点和环跳穴,就能够迅速止痛。
【位置】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甲乙》)
【取法】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配伍举例】《千金方》环跳、至阴,主胸胁痛无常处,腰胁相引急痛;环跳、束骨、交信、阴交、阴陵,主髀枢中痛不可举。
《大成》膝以上痛:灸环跳、风市;髀枢痛:环跳、阳陵、丘墟;足麻痹:环跳、阴陵、阳辅、太溪、至阴;风痹足胻麻木:环跳、风市。
《杂病穴法歌》腰痛环跳委中神;腰连腿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
《玉龙歌》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二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料神圣功。
《天星秘诀》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阳陵。
【刺灸法】直刺2〜2.5寸;可灸。
【文献选摘】《素问·气府论》王注 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大成·医案》仁寿宫患脚气偏风,甄权奉敕,针环跳、阳陵泉、阳辅、巨虚、下廉而能起行;许鸿宇公患两腿风,日夜痛不能止。……针环跳、绝骨,随针而愈。
《马丹阳十二穴歌》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针二寸,灸五壮)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固软组织疾病、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脚气等。
2、现代研究,环跳对胃液分泌功能有一定调整作用。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使低者升高。有实验报道,用甲状腺粉或硫氧嘧啶分别引起小白鼠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后,电针坐骨神经或环跳穴,可使甲状腺功能获得调整。环跳穴有较好针麻效应,电针动物双“环跳”穴,可以使痛阈明显升高,同时使纹状体及下丘脑、亮-脑腓肽、甲-脑腓肽明显增加。有实验表明,电针足三里、环跳穴可减弱丘脑中央中核(OM)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环跳穴有抗炎退热作用,减少炎症渗出,电针家兔坐骨神经(“环跳”穴)可使人工感染的腹膜炎渗出减少或停止。
配伍
1、配合谷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肩井穴等治中风半身不遂。
2、配阳关穴、阳陵穴、丘墟穴治下肢痿痹。
3、配委中穴、昆仑穴、尺泽穴、阳陵穴、下髎穴治挫闪腰痛。
4、配束骨穴、交信穴、阴交穴、阳谷穴治髀枢中痛不可举。
5、配三阴交穴、太冲穴、腿胯穴治脚气。
6、配阳废泉穴、巨虚穴、下廉穴、阳辅穴治脚气。
7、配风市穴、阴市穴治腿股转酸难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