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女神梁建英:34岁叫板欧美专家,6年领跑世界,她何来的底气
高铁女神梁建英:34岁叫板欧美专家,6年领跑世界,她何来的底气
为降低车厢噪音,带领团队试验3000多次,以300公里时速运行68分贝打破国际规定;为做出最佳性能车头带领设计46个概念图,23个方案。
她被人们称为“高铁女神”,年仅59岁,却是我国高铁行业的唯一女总工程师。
奋斗15年,只因一句:要让中国高铁实现“飞”的发展。
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她的身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又是什么原因,激励着她追梦?
与火车结缘,下决心建设
时间回到1972年。梁建英出生于吉林省的一户普通人家,打出生起,她就与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梁建英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她的家距离火车站也仅有两三百米的距离。
从小时候起,梁建英便喜欢趴在窗户前,看着火车轰轰隆隆,冒着烟的从眼前驶过。
在她的眼中,火车是自由的象征,人们可以坐着火车去到想去的地方。
高中毕业后,梁建英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上海铁道学院。从老家吉林到上海,梁建英终于有机会坐上了火车,而直到此刻,她才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1991年,稚嫩的梁建英只身一人乘坐由吉林开往上海的火车。
然而,这趟旅程并没有给她留下很好的印象。
梁建英发现,火车上的空间不仅没有想象中的宽敞,甚至连在车内走动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不少人为了省钱,购买的是站票,这也让本就拥挤的车厢空间变得更加紧凑了。
所有人大包小包的行李将整个火车上塞的满满当当的,各种各样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
除此之外,由于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从吉林到上海的这段距离梁建英还需要转车,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将近50个小时。
而这,也仅仅是她第一次的火车行。
从此之后,梁建英要面对的是每个寒暑假的往返,每次大概两天两夜的“火车之旅”。
这样的经历给梁建英的大学生涯留下了痛苦而深刻的印象,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下定了为祖国建设交通的决心。
1995年,梁建英从大学毕业,并顺利进入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成为了一名铁路列车设计师。
秉承着让车更舒适,更快捷,让乘客更安心的理念,梁建英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路。
2004年,这一年是我国高速列车发展的元年,国家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拉开了我国铁路高速发展的序幕。
同时也点燃了梁建英心中的“建设梦”。
助力火车建设,实现交通发展
所有的技术工作人员都因此而感到无比的激动,这是国家和人民将交通建设的希望寄托到了他们的身上。
但激动之后,他们也同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从仿真到实验,梁建英带领的团队花费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2007年年底,她所带领的团队终于成功的突破了空气动力学和其他一系列的关键技术。
由此,一列时速最高可达到350公里的列车在我国“诞生”。
一旦出现, 便势如破竹。
2008年,梁建英团队又创新高,自主创新并研发了CRH380A高速动车组,该列车的时速最高达380公里,在当时的整个世界也找不到第二辆这样快的动车。
此项突破,让全国人民都为之欢呼。
2010年12月3日,和谐号动车的横空出世,创造了世界铁路纯商业运营车辆试验的最高时速,再次实现了我国铁路发展的“大跃进”。
一时之间,动车的运行速度之快,运行稳定性之高成为了人们饭后的谈论话题。
但梁建英团队对铁路运行的探索并未停止。
为了探究在大风天气下动车的行驶情况,她带领着团队来到兰新铁路上的风区,每天跟车数十小时,整整两个月,三万公里,她们终于掌握了动车在大风天气下的一系列数据。
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酷暑或是严寒,梁建英和团队从未停止过对铁路交通的建设,此时的梁建英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她的肩膀上担的是全国人民的希望。
好在,她从未辜负过众望。
2017年,“复兴号”的横空出世,让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中国的高速列车也在此时立足于世界的先进行列。
2022年9月,磁悬浮列车登上全球新闻的热搜,被誉为“地表最高速”的磁悬浮技术,再次展现出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至此梁建英和团队彻底实现了带领全国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他们用每个日夜,无数滴汗水推动了我国的建设,让中国的交通不再落后于世界,让快速从中国最北江抵达最南海不再是梦。
2024年1月19日,梁建荣获得“国家工程师”奖,可谓当之无愧。
梁建英初入铁路建设行业时是个稚嫩而青涩的女学生,待到现在,她已然鬓发斑白。从青丝到白发,她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
参考资料:
梁建英:以人民为中心 跑出幸福“加速度”——中国山东网
高铁装备行业唯一女总工程师,她让中国高铁“飞”起来——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