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宗室系列·固山贝子允禟
清宗室系列·固山贝子允禟
【始祖】
固山贝子允禟支脉,始祖为圣祖仁皇帝第九子允禟。允禟,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初二十七日子时生,生母为宜妃郭络罗氏。康熙四十八年,恩封固山贝子。雍正三年七月革爵,四年三月圈禁,本身并子孙黜宗室,改名赛斯黑。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日卒,卒年四十四岁。乾隆四十三年,特旨复入宗室。
(图为允禟吉服像)
【支系】
允禟共有八子,均为庶出。其中第二子弘暲、第五子弘鼎均在奕字辈绝嗣,第三子弘相一子夭折后绝嗣,第四子弘曠也无嗣,第七子四保出继给远支宗室太祖第十六子费扬果脉下。所以后来流传下来的只有第一子弘晸、第六子栋喜和第八子都锡欣三支后裔。
【旗籍】
允禟在康熙四十八年封为贝子之后,随爵封入了正蓝旗。虽然其爵位只是贝子,但是从资料上可以看出,其对属人的控制力还是相当强的。不过随着允禟被革爵,其后代也闲散,故而后来便成为了正蓝旗的闲散宗室,一直在左翼近支正蓝旗第二族(与允禩、允祥、允秘、弘昼后裔同族)。
【地位】
允禟在康熙朝只封了贝子,这是清代入关之后皇子封爵的底线。关于允禟的爵位问题,有不同的说法,有些资料隐约提及他曾经准备被封为郡王,但是后来并未执行,这可能是允禟的性格及其支持允禩等关系造成的。
雍正年间允禟被革爵之后,其一门一蹶不振。到了乾隆四十七年,清高宗乾隆帝统计在世的堂兄弟,发现允禟的第一子弘晸,“皇祖诸孙内惟其年齿加长”,鉴于当时距离雍正年间的皇室恩怨已经有一定时间,高宗封弘晸为奉恩辅国公,实际上是恢复了允禟一支的身份。但是仅在六个月后,因为索租事件,弘晸再次被革爵,直到清末,允禟一门都是闲散宗室,再也没能恢复高等宗室的身份。
【索租事件】
这里说一下索租事件。弘晸在乾隆四十七年被封为奉恩辅国公的第二个月,其家奴许鸣,拿着公府(弘晸府)的“王谕”去静海县马场查收地亩。但实际上,静海县马场本是官地(这件事的起因有可能是因为这里的地亩是允禟本身的旗地,在允禟革爵后被没收入官,弘晸被封为奉恩辅国公之后,或许自认为地亩也自动归还给本家了,便派人前往收租),引起了乾隆帝的极大不满。又因其文中自称为“恩国公”,乾隆帝认为其“恐不足耸听,托于古时国公字样……甚为可鄙”,故而将弘晸革爵。可怜的弘晸只当了六个月公爵。
【承袭(大宗)】
1.固山贝子允禟,后革爵
2. 奉恩辅国公弘晸(允禟长子),后革爵
3.硕绥(弘晸长子)
4.克功(硕绥长子)
5.奕税(克功继弟克庆之长子)
6.载特(奕税次子)
7.溥均(载特承继子)
8.毓堥(奕税第五子载徹之孙)
【名士】
允禟后裔均为闲散宗室,乏善可陈,比较特殊的是奕密和载(刍嶲)这对父子举人。奕密是允禟第六子栋喜的后裔,祖父是栋喜第五子刑部郎中福琛。奕密在道光二十三年考中文举人。载(刍嶲)则是奕密的次子,35岁出任十五善射,50岁的时候考中文举人,7年后去世。
【府邸】
允禟的贝子府在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路北。此宅邸东临北新桥南大街,南临铁狮子胡同东口,西与恭亲王常宁府为邻,北临府学胡同。据说原为恭亲王常宁府邸的一部分,后来西路留给常宁后裔,东路成为允禟府邸。不过允禟获罪之后,此府便成为弘昼的和亲王府。
【改名】
过去,对于赛斯黑一词有过很多说法,民间传说是“狗”的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赛斯黑,即“seshe”,是满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汇,意义为“厌烦、讨厌”。由此可见世宗对于允禟的态度。而在当时,宗人府还给允禟的儿子们改了名字,均是贱名,见下图。
【轶事】
据说允禟在康雍年间,根据从传教士朋友那里学来的外国字母用来拼写满文,并用这种方式来和自己的儿子们传递消息,后来成为其罪名之一。不过,允禟的这种对满文满语的转写,比我们现在用的穆林德夫转写法早了130年左右,这也算是允禟不经意间的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