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革命遇上新问题-《粮票的故事》
老革命遇上新问题-《粮票的故事》
作者:蒋为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空军地空导弹某旅任参谋长,一天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响起。我抓起电话刚要自报家门,电话那头几乎同时传来“战友、战友”的声音。我立刻知道,这是老领导刘明参谋长来的电话。
我刚入伍时,刘明是地空导弹英雄二营参谋长。我们新兵训练结束后,乘火车由北京一路南下,来到在广西宁明机动设伏的二营阵地。一踏进用竹竿和树枝紥搭的营门,就看见欢迎队伍里有位膀大腰圆、面色黝黑的首长格外引人瞩目。后来才知道,那尊足有200多斤重的“黑铁塔”,就是参谋长刘明。
担任连长时的刘明
老领导给我打这个电话的时候,已从导弹某师副参谋长岗位退下来,住进了干休所。我对着电话说:“老首长好!有什么指示请讲。”生性直率豪爽的刘明首长,用他那洪亮如钟的大嗓门说道:“你给准备一点儿,我要去你那儿看看!”
老首长刘明按时如约而至,我把他迎进招待所安顿下来,就报告“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不一会儿,刘明当年的老战友景海波、吴桂华、莫西林、赵西岐等都从家属院聚集到这里,大家一起回忆往事,畅谈轶事趣闻。
其实,我所说的准备好了,主要是指为老首长刘明准备的粮票。那时候是票证的天下,没有布票买不到布,没有油票买不到油,没有粮票就买不到粮食。尽管作战部队官兵每月定量45斤,似乎已经不少了,但这定量粮食根本不够人高马大的刘明吃,顶多20来天就没了。所以,离休之后这就成了他的一大难题,我们这些他当年的老部下只要接到电话,都会提前为老首长准备点儿粮票。
刘明是“一号大肚汉”,当年在全营上下可是赫赫有名的,一顿饭吃进去十几个大包子,他仍然意犹未尽。从客观上讲,发射连的兵器装备很笨重,一部发射架重达10多吨,占领撤出阵地、起架落架、装弹退弹等全靠人力操作。所以,营首长在选兵分兵的时候,就特意给发射连挑一些膀大腰圆的大力士,并想方设法在全营范围调剂粮食,用以补贴刘明这样的大肚汉们。
在刘明看来,体力就是战斗力,吃饱肚子才能有体力,有体力才能出战斗力。所以,无论是担任发射连长,还是当营参谋长,他都千方百计让战士们把肚子填饱。因而组织连队利用业余时间下河摸鱼,在戈壁滩打黄羊,甚至捕捉蛇、抓耗子、挖蜈蚣、找蝎子等等,便成了他改善官兵生活的份内事,这些战利品也就能成了大伙的盘中餐、下饭菜。
毛主席身后右侧是刘明同志
刘明至今仍记忆犹新,1958年底地空导弹二营组建时,是老团长岳振华把他从511团带过来,安排在发射连担任发射控制技师的。事实证明,选刘明干导弹发射是选对了。他“特别能吃,更特别能干”,平时凡事总是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关键时刻更是敢喊“跟我上!看我的!”1964年7月7日漳州战斗前夕,时任发射连第二任连长的刘明,组织全连冒着倾盆大雨连夜构筑发射架掩体,一人顶两人的扛麻袋挑沙土,确保了发射阵地安全和战斗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战后评功授奖大会上,刘明又一次获得了提前晋级晋衔的最高奖励。
毛主席和刘明同志亲切握手
长期高强度、超负荷连续战斗,致使刘明的肩部和腰部受伤并做了手术,至今他的腰椎上还固定着钢钉。空军报曾在头版头条以《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向好连长刘明同志学习》为标题,宣传报道了刘明的先进事迹。1964年7月23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二营全体官兵时,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特意指定“好连长”刘明站在毛主席身后,让他给毛主席搬椅子。毛主席落座后转过身和刘明亲切握手,连声称赞“打得好!打得好!打得好啊!”这是刘明至高无上的光荣,也是二营全体官兵最大的幸福和骄傲。
如果说刘明“特别能吃”是因为他人高马大,那么他“特别能干”则是源自于对党和领袖的无限忠诚,对军队事业的无比热爱。从1948年参加革命,到1983年离休,他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奋战在部队建设上,为“英雄营”屡屡击落敌机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老首长虽已90岁高龄,但他依然不忘初心,还在为“赓续红色基因、培养一代新人”发挥余热。他用一首诗表露自己的心情:“离休无所求,甘为孺子牛。心里装着党,余热写春秋。离休不离党,到处能发光。身残志不残,继续做贡献”。
如今,粮票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我的老首长刘明再也不为吃而犯愁。衷心祝愿昔日的“大肚汉”长命百岁!吃嘛嘛香!
作者简介
蒋为民,1953年9月出生在安徽,1969年2月参加空军地空导弹兵,197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空军地空导弹二营营长、二十三团团长、十四旅参谋长、副旅长,导弹第四师副师长、师长等职,2005年转业地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