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将功勋的极致“燕然勒石,封狼居胥”
古代武将功勋的极致“燕然勒石,封狼居胥”
如果说古代的文臣的最高成就是“出将入相,匡扶社稷”的话,那么古代武将的最高成就就可以说是“燕然勒石,封狼居胥”了。
我们都知道华夏的历朝历代的北方面临着北方游牧文明的威胁。
从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明清时期的蒙古,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对中原地区的政权存在着巨大的威胁,而且多数的时候中原政权是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着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发起反击并取得胜利的渴望。
所以在两汉时期对北方匈奴的两次战争的巨大胜利——“燕然勒石,封狼居胥”,就成为了历朝历代武将最渴望获得的最高武勋成就。
虽然我们常说“燕然勒石,封狼居胥”,燕然勒石在前,封狼居胥在后,但其实“封狼居胥”无论是在发生的时间和胜利的影响上,其实都是要早于且大于“燕然勒石”的。
封狼居胥,可能更为我们所熟知,指的是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领兵越过沙漠,与匈奴军展开大战。这一仗汉军大获全胜,斩杀、俘虏敌人七万多,生擒匈奴王爷、相国、将领近百人。霍去病于回师前,在狼居胥山的主峰筑坛祭祀天地,祭奠阵亡将士。
燕然勒石,指的是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窦宪是大司空窦融曾孙,章德皇后的哥哥。因为妹妹是皇后,窦宪被汉章帝封为侍中、虎贲中郎将。窦宪也仗着外戚的身份愈发的嚣张跋扈。而在汉和帝即位后,窦皇后被尊为太后,因为汉和帝年幼,窦宪等窦氏外戚把持朝政,窦宪就更加骄横,甚至公然派人刺杀自己的政敌。
因为其所作所为,同时惹恼了太后和朝廷中其他集团,被下狱等候判罚。但毕竟太后是自己的妹妹,虽然其行为骄横跋扈,太后还是网开一面,让其率军讨伐匈奴。窦宪虽然嚣张跋扈,但是其本人还是有着真才实学的。此次讨伐追击匈奴到燕然山,斩首一万三千级,俘虏及后续投降达到二十万余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由此“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就成为了武勋的最高成就。但窦宪“燕然勒石”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比,还是有所不如的。
首先,对手的实力就有所差别。
霍去病当时所面对的是实力正盛的匈奴,而窦宪此时的匈奴历经西汉和东汉初期的不断削弱,其实力已经相当拉胯了,甚至不如同时期的乌桓和鲜卑。所以霍去病的漠北之战,相当于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决战,而窦宪燕然山之战,则是以色列打巴勒斯坦。
其次,胜利后的意义。
霍去病的漠北之战,其战后打的匈奴远遁,漠南再无匈奴王庭,使得边疆安稳。而窦宪的胜利后,虽然也是安稳了边疆,但却也让其逃过了惩罚,使其权力愈发的膨胀,外戚集团不断的做大,使朝廷的权力丢失。
最后,历史评价不同。
霍去病和窦宪,两人都是顶级“官二代”,而且年少成名,并受到当时的帝王看重,但是在之后的发展与结局上却截然不同。
霍去病因为功绩,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可惜天妒英才,在封狼居胥的两年后就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并且因为对其的喜爱而不断提拔其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最后更是让霍光成为托孤大臣。霍去病的“冠军侯”的更是成为之后对少年将军的最高褒奖。
窦宪战胜归来,被任命为大将军,封二万户侯。窦宪辞掉了封邑,换来了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的权力突破。此后,其更加骄横跋扈,甚至和党羽密谋造反。后来被汉和帝察觉后,撤销了大将军职务,赶回封地,最后被逼自杀。
“燕然勒石,封狼居胥”虽然都是武勋的最高功勋,但因两个功绩的主人公之后的不同境遇,也使得封狼居胥更为大家所熟知和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