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80岁了
沙市中学,80岁了
11月18日,沙市中学举行了一系列庆祝建校80周年的活动,还有两位重要嘉宾参加了相关活动:一位是沙市中学1960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另一位是1972至1975年曾在在沙市中学任教、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
原来,不知不觉间,荆州的这所名校已经80岁了。
沙市中学的校名变更史
对于这所名校,有人习惯叫它沙市中学,有人习惯叫它沙市三中,而实际上,他的名字远不止这些。
1941年秋季,民国湖北省政府在松滋苦竹寺创办“湖北省立松滋中学”,这也是沙市中学的前身,苦竹寺的经堂即为教室,禅房则是老师及学生宿舍。
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荆沙地区属于湖北省八个行政督察区的第四区,所以在第二年(1942年),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四高级中学”。
在日寇入侵、时局动荡的年代,这所学校也是风雨飘摇,辗转于松滋街河市、宜昌长阳等地办学,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元月,学校由长阳县迁回荆州城十字街如来庵,更名为“湖北省立江陵高级中学”,1947年秋,迁至沙市城区庶园路的童家花园,1949年更名为“沙市市立中学”,1950年更名为“湖北省立沙市中学”,1956年更名为“湖北省沙市第三中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沙市三中。
直到1999年9月1日,该校又恢复”湖北省沙市中学“的名称,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沙市中学。
童家花园和习坎石
在沙市中学的官网,写着该校立校于童家花园,也就是沙市中学的老校区所在地。童家花园原来是富商童月江的私宅花园,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从私产演变称成为地方商会的一处公产。
现在沙市中学的师生们都称自己是“习坎”人,其实这里的“习坎”楼,源起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前身)。当年 ,为了躲避战乱,该校迁入沙市童家花园,建了两层砖木结构小楼用作办公的场所,时任校长汪奠基给他民名为“习坎”楼。
后来,国立湖北师范学院迁回武汉,沙市中学迁入后就不仅继承了“习坎”楼,更继承了“习坎”精神,“习”意重叠,“坎”寓险、陷。习坎,寓意重重艰险。沙市中学将它进一步解释为““上善若水,自强不息”,习坎二字也烙在了很多沙市中学师生的心中。
80年风雨不倒
辉煌还看今朝
80年峥嵘岁月,沙市中学亲历了风雨飘摇的年代;80年执着坚守,沙市中学见证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80年薪火相传,沙市中学成为了荆沙地区一个闪亮的名片。
在这80年的辉煌岁月中,沙市中学走出了王明庥、官春云、樊明武、叶声华、陈和生多位院士,也培育了众多优秀的人才,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每一个习坎人,都在用百折不挠、淡泊宁静、兼容相处、张弛有度、缓急能容的如水人格,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现在学校已经搬入新的校区,教学环境和条件也是越来越好,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辉煌,等着大家去创造。
最后,更荆州也对沙市中学送上一句最简单的祝福“生日快乐”,等着你成为百年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