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生活

​明朝8位著名的大太监,几乎横跨了整个明朝历史

点击: 来源:快乐生活
摘要:明朝8位著名的大太监,几乎横跨了整个明朝历史 在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明朝是太监祸乱最为严重的朝代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东汉和唐朝。明朝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宦官,这些

明朝8位著名的大太监,几乎横跨了整个明朝历史

在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明朝是太监祸乱最为严重的朝代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东汉和唐朝。明朝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宦官,这些人有的对明朝有功,有的给明朝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其实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后就给太监们立下了规矩,他要求宫里的太监不能识字,也不能与朝中的大臣来往,他甚至还特地找人写了块牌子挂在宫门上,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令者斩。可是即使朱元璋定下这么严厉的规矩也没能防止住明朝太监干政的情况,后世很多太监都参与了朝政。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明朝历史上8位著名的大太监。

1、郑和

郑和是明朝初年著名的太监,历经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五位皇帝,是一位对明朝有大功的太监。

郑和是云南人,早年被分配到燕王朱棣身边当差,靖难之役中,郑和立下大功,被朱棣赐姓“郑”。朱棣即位后,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19年中先后六次下西洋。

郑和

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停止了下西洋的行动,于是郑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太监。宣宗朱瞻基继位后,郑和在宣德五年(1430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也是他最后一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

2、王振

王振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代擅权的宦官,历经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四位皇帝,主要活跃于明英宗时期。

王振原本是一个落地秀才,或许是他觉得走科举仕途这条路太慢了,于是就自己阉了自己进宫当了太监。王振为人比较圆滑又读过书,后来得到明宣宗的喜爱,让他服侍太子朱祁镇。

等到朱祁镇继位后,王振一跃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成为宫中太监的头,同时还掌管了东厂这个特务机构,可以说是权势滔天了。

王震

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三杨内阁中的杨荣已经病逝,杨士奇因为儿子杀人而引咎辞职,只有杨溥在朝,而杨溥也老了,心计又没有杨荣多,新进入内阁的两位内阁大臣又没有资历,所以没人能压得住王振了。

此后王振开始了自己的专权之路,他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自己也被杀。

3、汪直

汪直主要活跃于明宪宗成化年间,西厂厂公。

汪直是广西大藤峡瑶族人,成化元年瑶族叛乱,大将韩雍平定瑶族叛乱后将汪直掳到了京城,两年后汪直被净身入宫当了小太监,侍候万贵妃,后来成为御马监太监,因为聪明伶俐得到明宪宗的喜欢,逐渐走上高位。

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宪宗为了想多知道一些内宫外面的事情,就从锦衣卫的官员、小校中选出善于刺探情况的,总共100多人,成立了西厂,汪直被明宪宗任命为这群人的老大。

汪直

汪直相比于前辈王振,品行要好一些,他曾借巡边之名进行邀功,但是在成化十七年他身为监军三度抗击入寇大同、宣府的亦思马因部,取得黑石崖大捷,稳定边秩。此外他还曾奏请按文科例设武科乡、会试,把武科扩大到乡试和会试,使武举逐渐发展成为与一般文士考试相对等的体系,有利于武科人才的全面选拔。

成化十八年(1482年)二月,汪直受命总镇大同、宣府,专镇大同。后多次遭到弹劾,最终被罢职夺俸,黜为闲人,不知所终。

4、刘瑾

刘瑾是明朝比肩王振的一个大宦官,他主要活跃于明孝宗和明武宗时期。

刘瑾在6岁的时候就净身入宫当了太监,后来被派到太子朱厚照身边侍奉朱厚照。朱厚照继位后,刘瑾更加受宠,与其他7位太监合称“八虎”,刘瑾位居首位。

在明武宗朱厚照的放纵下,刘瑾借皇帝之名圈占了三百多处皇庄。这些做法引起了朝臣们的警惕,刘瑾不断受到弹劾,但不仅毫发无损,还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刘瑾

自正德二年(1507年)起,刘瑾开始掌控文武百官的升降和任免,百官见他纷纷跪拜,贪污不计其数,权势炙手可热,被时人称为“立皇帝”,而朱厚照则被称为“坐皇帝”,寓意掌握大权的人是刘瑾而非朱厚照。

正德五年(1510年),八虎之一的张永和御史杨一清奉命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叛乱平定之后,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明武宗大怒亲自去抄刘瑾的家,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也发现了两把匕首,武宗见状大怒,终于相信刘瑾谋反的事实,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并废除刘瑾变法时的一切举措。

5、冯宝

冯宝是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大太监,是一个对明朝有大功的人。

冯宝在嘉靖年间曾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冯宝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事务,隆庆六年(1572年)冯宝通过联合张居正,驱逐高拱,得以担任司礼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

明穆宗去世后,冯宝矫诏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史称万历中兴。

冯宝

万历十年,张居正因为劳累过度,在任上病逝。他一死,冯宝即被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十二大罪状。接到奏章的宋神宗也批示: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皇考付托,效劳日久,故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就这样在万历年间,冯宝在皇帝的主持下倒台,被发配南京孝陵种菜。回到家中闲居不久便在万历十一年病逝。

6、陈矩

陈矩主要活跃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堪称是明朝最正直的大臣,死后百官送葬。

陈矩九岁时就入宫当了太监,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鞑靼俺答汗率兵在边境抢掠,逼近京师,太监高忠全副武装参与防守,立下功劳。陈矩十分敬佩,所以立志要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从此经常留心有关政治、经济的事。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陈矩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管东厂,他为人正直,有度量,能顾全大局,常常说:“我只守着八个字,就是祖宗法度,圣贤道理。”所以对那些犯了错的大臣和宗室子弟都给予了比较好的待遇。

陈矩

万历三十一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妖书”大案,人人自危,有心人想要抓住这个机会铲除异己,便努力拉拢陈矩。但陈矩自有打算,他根本不想借此事掀起腥风血雨,如果把事情越闹越大只会祸乱朝廷,他只想在伤害最小的情况下,尽快将此事处理。后来他将罪名强加给了一个犯了死罪的无赖身上,“妖书”大案得以平息。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陈矩以掌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这在明代宦官中也是少有的。但是他并没有凭借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权倾天下而朝臣不忌。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陈矩去世后万历皇帝赐他“清忠”二字题于祭祠,文武百官都纷纷上场为他吊唁送葬。在他下葬时,穿着素色衣服来送葬的人多到将街道堵塞,后世称为“贤宦”。

7、魏忠贤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大太监,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主要活动于明熹宗时期。

魏忠贤早年算是一个小混混,因为跟人赌博输了就阉了自己入宫当了太监。后来他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勾搭上了。朱由校继位不到一个月就封封客氏为奉圣夫人,也把魏忠贤从惜薪司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魏忠贤

此后魏忠贤大权在握,加上朱由校整天痴迷于做木工,朝政也不管,魏忠贤利用这个空档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另外那些谄媚之人称呼他为“九千九百岁”,距离皇帝的万岁也就只差一百岁了。

比较幸运的是,天启皇帝命短,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继位的崇祯皇帝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刚一登基就命锦衣卫逮捕魏忠贤,押回北京审判,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行到阜城时上吊自杀,其余党亦被肃清。

8、王承恩

王承恩是明末著名的忠监,单凭他陪崇祯帝一起殉国这件事就足以让他青史留名。

王承恩一路做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当李自成打到北京城时,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领兵前去御敌,只有王承恩自荐。

王承恩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崇祯帝到煤山上自缢身亡,王承恩此时也不能为崇祯帝做什么,随即他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跟随崇祯帝一起为大明朝陪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