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自性? - 陈智慧&刘丰
何为自性? - 陈智慧&刘丰
何为自性?
陈智慧老师:到底什么是自性?其实自性就像宏大的宇宙原理一样,本身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自性者,非自性也,故名自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性是非常广大的,无法用语言描述。即使我们讲了很多的东西,很多的比喻,很多的模拟,也只是在尽可能的描述它的可能性。
所以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不是我们今天给自性下了定义,你明天就知道什么叫自性了,自性完全是我们要实修实证出来的。但是基于自性,它一定有一个描述。当空性和万有两者合二为一,合于一个活生生的心性里面,这叫自性。
「苹果」的自性
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大家都吃过苹果,对于一只苹果来说,它是有苹果性的。比如从苹果的根、苹果的树、苹果树的皮以及苹果枝、苹果叶都是具有苹果性。苹果性和梨是有区别的。
但是我们更深的剖析苹果性到底是什么性,是植物性还是纤维性,再深入的剖析植物性在根底里是什么?是大地性。再深入看,它具有天空、宇宙性。
比如我们时时刻刻我们都在能量的粒子场里面,一只苹果在生长的时候,晚上有星光滑过,白天有太阳照过,它的根接连着大地地气,实际上苹果在树上长的时候同时具有宇宙性。
更深的往前探讨,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空性,那苹果在树上的时候也具备了宇宙性、天空性、大地性。
在空性和万有同时落在苹果上的时候,怎么能体现自性?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苹果在不同的人心目中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伊甸园的时候,苹果被蛇引诱,亚当和夏娃吃了苹果以后,变成了一个意识之光开启的仪式;另外,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就变成万有引力定理;在乔布斯那里,苹果被上帝咬了一口,就是创新的代表。
这些说明苹果在人们心目中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万有和苹果本身的空性相遇的时候,落在人心地里的叫自性。
自性的条件
自性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主客体消融。当我们落在自性的一个主体(心体、心力)上,主体消融,客体消融,不再分主、客体,这个时候就进入无念无想的状态,不生不灭的自性之光就会慢慢升起。
经由我(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在主客消融的过程中,进入无念无想、五蕴皆空、六识消融,这个时候自性之光就会升起。
第二个条件是“能”和“所”双亡。什么叫“能”和“所”?“能”指能动一方,“所”指被动一方;“能”指主体,“所”指客体。“能”与“所”相对,就是主客观。实施执着的主体和主体所执着的对象。
能和所,我能看见苹果,我看见的苹果是我所看见的对象。能和所双亡以后,消融成为合一的主体,这时候自性的妙明真心就会显现出来。
我们从苹果性和刚才对自性的分析如果描述出来,就是空性和万有合于一,而归于一个心性,这就是自性本身。
在一个无念无想、不生不灭的状态下,自性内在的妙明真心,它散发出来,就是自性之光辉。
它不是我们想象的,也不是我们意识到的,甚至也不是我们执着的对象。自性不是一个我们所看到、想到、听到的受想行识的对象,也不是主体客体,这一切完全消融。
万物消融,万物合一的那一刻,妙明真心从内心升起。
这个是《楞严经》里面讲的特别的地方,当我们用手去指月亮的时候,手指还是能所的。但是我们看到的背后的妙明真心的升起,不是经由我们的意识来体会到的。
所以自性是不太好描述的。我们用这样的隐喻、比喻、模拟,尝试着跟大家说,自性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本来熠熠生辉的东西。
自性的科学释义
刘丰老师:我一般不用具象的表达,我就借用我们大家比较认同的科学逻辑系统来表达自性。
中华文字的“自”,自就是来的地方,从哪来?自打哪来?我们知道三维的一切来自四维能量结构,所以四维对三维来讲,它是“自”。三维从哪来?从四维来。四维从哪来?从五维来。一级一级回归投影源,“自”是源头,N维以下的所有空间存在都是从N维(N趋于无穷大)投影出来的。
N维(N趋于无穷大),趋于无穷大是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告诉我们——你永远达不到,但你可以永远趋近。
这就帮助我们去理解,我们没有办法用任何一个中间层次的,无论多高维度的一种显化的表达去表达本质,因为它是永远趋向于的。
只有N维(N趋于无穷大),在这个逻辑里才能称之为源头,才是无上。任何停留在中间的有限数,它上面还有,它都不是无上,这又符合道家讲的无极,它持续的走向本源,所以这就是“自”。
“性”就是能量结构。正弦波是一切存在最简单的能量结构,至简能量结构。“性”在道家叫“阴阳”,在佛家叫“一念”,一念一众生,所有的存在都是众生的显化。
它不光是最基本的存在,它还是最简单的存在的相互关系,也是阴阳关系。男性、女性、雄性、雌性,所有对立的表达都是“能量关系”,它们之间的演化是一个正弦曲线的形式,比它稍微复杂一点的能量结构是两个能量波开始相互作用,就是共振,这一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四象和五行。
所以,借科学的逻辑去帮我们理解“自性”。自性是源头的能量结构,它在纵横都表达了极致的、源头的能量结构,是一切最至简的本质。
空性与万有
自然是自性之本然,就是源头能量结构本来的状态。自在是自性之临在,源头能量结构在当下的状态叫自在。
刚才智慧老师专门讲到空性和万有的合一,其实空性本身是万有,但不执于任何有,它恰好是跟万有合一的时候,它又具备所有的有,又不执于任何有。你只要执于任何有,就不是空性,离开了空性。但空性绝对不是没有,绝对不是有。
智慧老师讲到的空性实际是空和万有合一,它们合称为空性。合在一起,统统就称为空性。它跟道家的“无”说的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无中生有、有生于无”,无就是空性,就是万有,但是它不执于任何有的时候,它就形成了无的境界,所以所有的有都生于无。
自性之光辉
自性不在外面,借用投影关系来描述,只是帮助我们去理解。大家不要以为我说的是一个真理,它不一定是,只是也许你听到了以后,你突然悟出来了,觉得好像突破了以前的一些障碍性的认知,它只起到这个作用,不是给你一个标准答案。
我们讲到自性的时候,说出了一个内外分别。当内外合一的时候,才是表达完整、表达自性的。
既然借用了投影的说法,那我们怎么让现实中执著于外相的人去突破对外相的执著?就是有限的、三维显化的执着,投影相的执着,我们只能说它们来自于投影源。
大家就要找投影源。很多人问我:刘老师怎么找投影源?怎么进高维?我们就说是“内观”。
为什么要内观?因为你在外面见到所有的,只要眼耳鼻舌身能够体会的所有存在,包括我们的三维意识,能够体会和理解的存在,全是投影源投射出来的相。相是外在的,它是由内在能量结构决定的。
所以只有往内才能跟自性关联,才能进入高维,才能进到源头去。《心经》一上来说“观自在”,其实就是内观自性之临在,这一下就跟智慧老师的生命实践连上了,不断跟自己的内在去关联。
自性跟宇宙的终极智慧是一体的。《六祖坛经》里面说“何其自性本自清静;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这一系列本自清静,描述了终极自性的属性特征。它涵盖了对自性完整的表达。
自性是源头,它是最初触发能量波发出的地方。当你突破执的时候,就不断接近万有,到那个时候就可以照见。照见用光辉来比喻其实在佛教系统里叫大日如来,就是一切的源头,这就是自性之光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