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那一年,二战东线战场最惨烈一战!更悲哀的,是手足相残
1944:那一年,二战东线战场最惨烈一战!更悲哀的,是手足相残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44》电影海报
《1944》,又被译作《我们的1944》,是由爱沙尼亚知名导演埃尔莫·纽加农所执导的一部战争片,于2015年上映。
影片开场就是一场激烈的战斗
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之作,影片以二战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主要讲述了1944年,苏军和一支爱沙尼亚部队围绕坦能堡防线所展开的一段发人深省的战斗故事。
苏军来势汹汹
1944年7月27日,在爱沙尼亚和苏联边境的坦能堡防线一角,突然之间炮火轰鸣。一轮炮火覆盖之后,大批苏联红军在坦克部队的掩护之下,向这道防线发起了猛攻。
爱沙尼亚人严阵以待
驻守在这里的是德国武装党卫军第20掷弹兵师47团3营9连3排,整个师全都由爱沙尼亚的志愿兵组成。
爱沙尼亚士兵借助战壕拼死抵御
面对苏军的突然来袭,爱沙尼亚人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顺着蜿蜒的坑道,一路低头小跑,抵达了各自的战斗岗位。
爱沙尼亚士兵卡尔杀红了眼
眼见苏军进入了射程,爱沙尼亚狙击手率先发难,一枪击毙了一名苏军士兵。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爱沙尼亚人火力全开。
苏军留下遍地尸体,铩羽而归
苏联红军也不甘示弱,坦克部队立马还以颜色。苏联步兵则卯着劲向前冲锋。一场惨烈的攻防战就此打响。
卡尔冒死从苏军战机枪口下救了一个小女孩
这场战斗,就是“坦能堡防线战役”的一部分。该战役从1944年7月25日,一直持续到了8月10日。苏军集结了14万人的兵力,却始终未能突破这道由2.2万德军(包括爱沙尼亚师)驻守的防线。
苏军坦克进入了爱沙尼亚人的伏击圈
最终,苏军阵亡3.5万人,而德军阵亡却仅有2500多人。由于德军兵力不足,主动撤退,苏军才趁势攻入了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
激战双方赫然发现,原来是手足相残
此次战役,也被称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二战东线战场最为血腥的战役。在整个二战期间,爱沙尼亚共有22万人战死,占其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苏军尤里杀死了同胞卡尔,表情一言难尽
《1944》这部影片从爱沙尼亚人的视角,再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让世人得以了解,被裹挟在苏联和德国两个大国纷争之间的一个小国,选择之沉重,生存之艰难。以至于作为一国同胞,不得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手足相残。
尤里和卡尔的姐姐暗生情愫
影片的前半段采用的是德军爱沙尼亚人的视角,后半段采用的是苏军爱沙尼亚人的视角,中间的转折自然而巧妙。影片的故事情节丰富饱满,战斗场面真实惨烈,演员的表演也全都可圈可点。
苏军坦克如入无人之境
此外,影片的故事虽然全为虚构,但其时间点全都符合史实。从服装到武器装备,也全都贴近历史原貌。
二战中的经典武器大盘鸡大显身手
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部影片,都堪称是电影史上,关于二战的一部经典之作。影片中也有太多的细节,值得观众去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尤里不忍杀害同胞,被政委无情杀死
《1944》的预算为150万欧元,是爱沙尼亚电影史上投资最高的一部。影片在爱沙尼亚公映之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卡尔的姐姐在战后终于获知了所有真相
爱沙尼亚是一个全国人口只有138万人的小国,这部影片的首周末观影人数达到了1.9万人,首周观影人数超过了4.4万人,这都打破了爱沙尼亚的影史记录。
影片的结尾,意味深长
该片曾经作为参赛作品,代表爱沙尼亚参加了第88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大奖的角逐,遗憾的是,并未获得提名。
影片中的经典镜头
那么,你喜欢这部电影吗?你对它,又会做如何评价呢?欢迎留言评论。(文/五点起床看电影)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23分钟深度解说二战经典影片视频《1944》: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苏德夹缝中自相残杀,爱沙尼亚的二战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