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酒桌文化“鱼头酒”
河南酒桌文化“鱼头酒”
大概是受“年年有鱼(余)”的影响,不管在哪里就餐,凡是正餐必要点一条大鱼。在河南,只要大鱼一上桌,一场以“鱼头酒”为主题的喝酒盛宴就开始上演了。
多年来,作者也去过许多地方,但是发现好像只有河南才讲究“鱼头酒”。没错,“鱼头酒”应该可以称得上是河南的“特产”了。
大鱼是餐桌上的硬菜,硬菜上桌自然需要有相应的仪式感。也许,这也正是河南人喝鱼头酒的由头之一。喝“鱼头酒”非常具有仪式感。
大鱼上桌时,服务员会主动将鱼头对准餐桌上最尊贵的客人——主宾。下面,“鱼头酒”的表演就正式开始了。
“鱼头一对,大福大贵。”这么美好的祝福,一般情况下主宾是不好推辞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喝三杯鱼头酒吧。”不服不行,老子的哲学早就被搬到了酒桌上。
如果是在许昌,则改成了“三国”文化——“我们这里是三国古城,喝酒当然要三杯起步了,您是最尊贵的客人,就喝三杯鱼头酒吧。”一句带有历史感的敬酒词,也就把主宾敬得无可反驳了。
这时,鱼头对着的主宾已经喝了三杯酒,要想继续往下进行,还需要新的说词。
凡是喝酒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俗语,叫“头三尾四腹五背六”。也就是说,鱼头对着的主宾喝三杯,鱼尾对着的则喝四杯,鱼腹对着的喝五杯,鱼背对着的喝六杯。
很显然,这样的喝酒方式确实太吓人了,平时这种说法也常常只是流于口头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的还真不多见。
那么,鱼头酒难道说这样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有的是在主宾喝过三杯鱼头酒之后,全桌上会共同再喝一杯,以示圆圆满满。也可能是一开始就是整桌人共同陪主宾喝下三杯鱼头酒,这叫一起沾沾鱼头酒的运气。
总的来说,现在鱼头酒的喝法已经比较简单了,常见的是主宾先独自喝一杯鱼头酒,表示独一无二,唯我独尊。然后,主宾再与鱼尾对着的宾客再共同喝一杯,表示有头有尾,首尾呼应。最后,整桌上再共同喝一杯,表示团团圆圆,圆圆满满。这样算下来,鱼头对着的主宾喝了三杯酒,鱼尾对着的宾客喝了两杯酒,其他人则每人喝了一杯酒。这也叫“雨露均沾”“有福共享”。
酒桌上还遇见过这样一种喝鱼头酒的方法,比如大家都是彼此熟识的朋友,大鱼上桌以后,大家不分主次,于是就由召集人开头,轮流转桌,鱼头对着谁,谁就得喝一杯酒,直到喝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喝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才宣告鱼头酒结束。
鱼头酒暂且告于段落的时候,下面才轮到吃鱼的环节。注意,上面的鱼头酒如果不进行完,大鱼是不能动的。这里的不能动包括有两层含义,一是不能转桌,否则就把鱼头给转跑了;二是谁也不能先吃鱼,只有主宾动了筷子(这叫“剪彩”),大家才可以有序吃鱼。
这里还有一种现象需要说明,也不是所有宴会在上大鱼时都喝鱼头酒的。比如,主宾是一个非常严肃而且不胜酒力的人,他的话语和行动就是权威,在他不想喝鱼头酒的时候,他会夹一个菜叶把鱼眼睛盖住,这叫“一概(盖)不喝”。有意思吧!
吃鱼环节也许多喝酒的说词呢。
主人将鱼眼给主宾奉上,寓意“高看一眼”,主宾要喝一杯。给下属奉上鱼尾,寓意“委(尾)以重任”,下属要喝一杯。给鱼嘴夹给贵宾,寓意“唇齿相依”,得鱼者要喝一杯。将鱼鳍带鱼肉夹给贵宾,寓意“展翅高飞”,要喝一杯。将鱼腹肉夹给贵宾,寓意“推心置腹”,要为信任干一部。将鱼脊鱼夹给宾客,寓意“中流砥柱”,要喝一杯。即使将鱼鳞夹给宾客,也能以“居高临(鳞)下”的寓意让宾客喝一杯酒。
鱼分一遍以后,基本上也酒过三巡了。便开启了自由混战的喝酒模式。这中间,还有“敬一碰二”的打关酒,也就是一个站出来,给现场宾客挨个敬一杯酒,碰两杯酒。客人多的话,敬酒的人没有一定酒量,这一关结束时可能就被放倒了。敬酒中还有一个习惯,从谁那里开始的,敬过一圈以后,还要和最先敬酒的人喝一杯。这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天气预报城市播报顺序:从北京到北京,也叫有始有终,圆圆满满。
听说,有些此前到过河南也领教过鱼头酒的宾客,当他们第二次再到河南,点餐时就会悄悄对主人说:“咱今天就不吃鱼了吧。”顿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大鱼是硬菜,贵客远道而来,哪有不吃大鱼的道理?于是,鱼头酒的故事又开始得以延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