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演绎悲情的"欢音"
秦筝,演绎悲情的"欢音"
古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陕西古"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发源地,筝因是秦人智慧的创造,所以有称之为"秦筝"。
相传当地有一个爱弹瑟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也都很喜欢音乐,想将瑟占为已有,父亲只好把瑟一劈两半,两个儿子一人一半。因为这件新的乐器是两人相争而产生的,于是就称它为筝。这种称谓绵延了近两千年,"秦筝"则成了筝的专有名词。
01筝的构造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排列,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
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当下这段时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
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
02筝的演奏技法
筝的音色悠扬、典雅。弹奏时可左右手并用,也可右手弹奏,左手按揉,产生吟、滑音效果。演奏手法非常丰富。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
筝的音区分四组:倍高音1、高音12356、中音12356、低音12356和倍低音12356。
筝的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03筝的保养
筝的音准受温度、湿度及震动等条件的影响。一旦发现筝的声音不准应及时调音,否则会影响演奏效果。
筝在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剧烈震动。使用后用干软布拭抹去琴弦上的汗渍,防止琴弦生锈。不用时最好用筝罩盖上,以减少灰尘、光线或潮湿空气等侵蚀。
如果短时间不弹奏,也不要将弦子松掉或将下掉,只要防潮、防晒、防灰即可。湿气较重时,将古筝放入盒内,并在盒内放入干燥剂。
04秦筝的艺术特点
秦筝以其强烈的"凄、苦、悲、怨"的悲剧气氛震撼着听者的心灵。虽然也有较为欢娱轻松的"欢音"曲调,但也只能看作是悲愁情绪的转换需要,无法抵消秦声音乐中"悲情"的本质精神。
秦自春秋时代立国,连年发兵征战六国,平定天下实现大一统,但秦地百姓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平民百姓需要用音乐表达悲愤之情,宣泄疾苦,以至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留下了许多抹不去的悲情印记,沿袭至今。
秦筝音乐作为被秦地人民所接受并世代传习的传统音乐,是秦地人民千百年来生活经历积淀提炼的结晶。
秦筝的代表曲目有《秦桑曲》、《香山射鼓》等,现代筝曲 《云裳诉》、《秦土情》。